①在今江西大余县城内。《明一统志》 卷58南安府: 超然台 “在府城内。宋建,下有池。多花木”。②在今山东诸城市北城上西偏。本元魏时筑。宋苏轼守密州复加栋宇,以为登眺之所。③在今甘肃临洮县东一里。《明
①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龙江。《方舆纪要》卷96福清县:龙江在“县东南十里。其上流为县城南之龙首河,汇诸溪而东南广五里,初名螺文江,宋邑人林栗改今名,下流合海口江。……又东十余里入海”。②又名蜀水。亦即《
①即隋通济渠。唐改名。《宋史·河渠志》:“汴河,自隋大业初,疏通济渠,引黄河通淮。至唐改名广济。”②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东。《新唐书·地理志》陕州陕县:“有广济渠,武德元年,陕东道大行台金部朗中
亦名百丈岩。在今湖南慈利县西,接张家界市界。《方舆纪要》卷77慈利县“茅花岭”条下:百丈峡“东北至九溪卫七十里。石崖两面对峙,高逾百丈。中有小峡,长三十里,流泉峻急,古木槎牙。峡畔有路通永定卫,最险”
明置,在今宁夏中卫县西七十里长流水。清乾隆《甘肃通志》卷6:“节使出入,属国朝贡,路皆由此,近商旅亦接踵往来,遂成孔道。”
清乾隆九年(1744)置,属西宁府。治所在摆羊戎(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清一统志·西宁府二》:巴燕戎格厅“其地番回杂居,水草丰美,可垦荒地四十余里。九年增设通判分驻”。1913年改为巴戎县。
在今云南盈江县北部,苏典东北十二里勐戛山麓。明万历二十二年 (1594) 云南巡抚陈用宾筑,为腾越八关之一。在今云南省腾冲县西北猛卡山上,为通往缅甸要冲,明腾越八关之一,清初设有公署,驻兵戍守。
一名桃花苑。在今江苏南京市区东北。《寰宇记》卷90升州上元县:芳林苑“本齐高帝旧宅,在废东府城东边秦淮大路”。《南齐书·武帝纪》:永明五年(487),“车驾幸芳林园禊宴”。《梁书·南平王伟传》:“齐世
①在今北京市永定门南三十里南苑。明 《帝京景物略》 卷3: 南海子 “殿傍晾鹰台……台临三海子,水泱泱,雨而潦,则旁四淫,筑七十二桥以渡,元旧也”。明、清为皇帝阅兵练武之地。②在今北京市通县南五十六里
即今青海贵德县。《元史·地理志》 河源附录:河水北流“至贵德州,地名必赤里,始有州治官府”。见“贵德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