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关
明置,属会川卫。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六十里。《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大龙关“在会川卫城西六十里”。
明置,属会川卫。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六十里。《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大龙关“在会川卫城西六十里”。
在今甘肃天水市北。《方舆纪要》卷59秦州:“三阳川在州北三十里,东流入渭,宋三阳砦以此名。”
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南北两岸。属林芝地区。面积8100平方千米。人口1.5万。辖3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朗镇。朗,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想像、显现”。曾译囊、郎、朗营、朗谿。元为乌思
明弘治五年(1492)置,属庆远府。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南六十里石别乡三寨。民国时废。明弘治五年(1492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南永定。
一名龙头壁。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寰宇记》卷46闻喜县:龙头壁“后周绛州及正平郡所理也,在县东北二十八里”。
在今河南西华县南。《水经·洧水注》:“洧水又南径长平县故城西。洧水又南分为二水,枝水东出,谓之五梁沟。”《寰宇记》卷10宛丘县:五梁沟“按《图经》云,西南十里。从西华县界洧水出,东流入谷水。古老传云,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乌鲁木齐县东南。《后汉书·班勇传》:延光三年(124),“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屯柳中”。
又作北辰山。在今贵州黄平县北。《方舆纪要》 卷121余庆县: 拱辰山在 “县南百五十里。以山势北向而名”。
即今青海湟中县东之南川河。李远 《青唐录》: “ (青唐) 城之西有青唐水注宗河。”
在今四川甘孜县西卡攻乡。清康熙六年(1662)建,为霍耳十三大黄教寺院之一。“大金”,藏语意为“兴旺发达”之地。民国贺觉非《西康纪事诗本事注》:民国十九年(1930),发生大金寺与果能寺矛盾,发展为汉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龙州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二十八年(1395)升为龙州军民指挥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