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荆镇

大荆镇

清置,属湘阴县。即今湖南汨罗市东北四十八里大荆街。有巡司驻此。


(1)在浙江省乐清市北部、雁荡山东麓,东南濒乐清湾。面积57.8平方千米。人口6.3万。镇人民政府驻大荆,人口1.3万。以境内大荆山得名。元置大荆驿,明为岭后驿。清筑城池屯兵。1949年4月为黄乐县治,同年7月废。民国时置镇,1959年为乡,1958年后改公社。1980年复为镇,1992年东林、雁东、水涨乡并入。主产稻、甘薯。特产香鱼、茶叶。有牛郎山茶场。沿海海水养殖较发达。有啤酒、绣衣、草编、电力设备等厂。杭温、永乐公路经此。有舟山头埠海运港。风景名胜有接客僧、东石梁、石门潭等雁荡山景点。(2)在湖南省汨罗市东北部。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大荆街,人口3460。镇以驻地大荆街得名。为古驿道所经。明、清时为湘阴县东北最大市镇。抗日战争中被日军全部焚毁。1945年后建新街。1949年置大荆乡。1956年为三江乡,1958年改公社。1961年析置大荆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主产稻,并产西瓜、茶叶。特产“大荆无籽瓜”。有阀门、汽车修配、电子等厂。为市东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经此。(3)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北部。面积17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大荆村,人口1840。传说古时此地紫荆丛生,并有大荆,故名。清代曾置镇;同治年间,西捻军与清军在此交战,老镇毁于兵火,南迁今址。1961年设大荆公社,1984年设镇。产小麦、玉米、稻。为区北部农贸集市。洪箭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五都街

    即今江西广丰县东南五都镇。清同治《广信府志》卷1广丰县:五都墟在“县东十五里,路通浦城,产靛青、竹木”。

  • 纳楼千户所

    元置,属阿宁万户,后属和泥路。治所在今云南建水县西南五十四里官厅。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和泥府。十七年(1384)改纳楼茶甸长官司。元于纳楼部置,治今云南省建水县境内。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

  • 宜良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宜良县。清康熙七年 (1668)废。

  • 贺江口

    即今广东封开县治江口镇。《明史·地理志》 德庆州封川县: “北有文德巡司,初治县西北大洲口,后迁县西贺江口,后又迁于此。”

  • 复 (復) 州

    ①北周置,治所在建兴县 (今湖北仙桃市西南沔城镇)。《元和志》 卷21复州: “取州界复池湖为名也。” 隋大业初改为沔州。唐武德五年(622) 复置,治所在竟陵县 (今湖北天门市)。贞观七年 (633

  • 石柱

    即义慈惠石柱。在今河北定兴县西北北易水之滨石柱村。《寰宇记》卷67易县:石柱“在县东南三十里,临易水。《州郡志》:易州石柱,后魏末,杜(洛周)、葛(荣)乱杀人,骸骨狼藉如乱麻。至齐神武起兵扫除凶丑,拾

  • 南大通堡

    明置,在今甘肃永登县东南大同乡。《清一统志·凉州府二》: 南大通堡 “在平番县南三十里”。清置驿于此。

  • 平石镇

    北宋置,属番禺县。在今广东番禺市西北钟村镇之谢村东南胜石坊附近。

  • 射襄城

    在今浙江嘉兴市北二十六里王江泾镇。《方舆纪要》 卷91嘉兴府: 射襄城 “在府东北三十里。《志》 云: 古战争地”。

  • 吽吽坝

    亦作牛牛坝。即今四川美姑县西南牛牛坝乡。《清史稿·四川土司传》:宣统元年(1909),马边厅阿侯苏噶支杀英传教士于连渣脑,清兵征剿,“两军于十月二十五日贯通凉山夷巢,会于吽吽坝”。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