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山
在今山东平度市北七十里。岩壑绝胜,有瑞云峰。《方舆纪要》卷36平度州:大泽山“峰顶半岩叠石为城,谓之皇城顶。或以为赤眉故砦也。下有白虎溪,乳泉河出焉。西南流入胶水”。
古称巨青、九青。在山东省平度市北部。为断块山。主要由花岗岩和大理岩构成。一般海拔400~600米,主峰北峰顶,海拔736米。北坡陡峭,南坡平缓。西麓多奇岩峭石和题刻、碑碣,胜迹有聚景亭、珍珠泉、望海楼等。
在今山东平度市北七十里。岩壑绝胜,有瑞云峰。《方舆纪要》卷36平度州:大泽山“峰顶半岩叠石为城,谓之皇城顶。或以为赤眉故砦也。下有白虎溪,乳泉河出焉。西南流入胶水”。
古称巨青、九青。在山东省平度市北部。为断块山。主要由花岗岩和大理岩构成。一般海拔400~600米,主峰北峰顶,海拔736米。北坡陡峭,南坡平缓。西麓多奇岩峭石和题刻、碑碣,胜迹有聚景亭、珍珠泉、望海楼等。
①南朝宋以仇池氐流寓置,属梁州。治所在白水县(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辖境相当今四川青川县东部及广元市西北部分地。西魏改为南白水郡。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置,属南秦州。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北龙
今四川丰都县东北名山上之天子殿(阎王殿)。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酆都)县三里有平都山仙都道观。本朝更名景德。冒大暑往游,阪道数折,乃至峰顶。碑牒所传,前汉王方平、后汉阴长生皆在此山得道仙去。有
在今新疆托克逊县西。清乾隆《西域图志》卷14:伊拉里克“在托克三西四十里,东距辟展城四百五十三里。有城周里许”。
在今广西武宣县西十里。《寰宇记》卷165引《岭表录》云:“象州武仙县, 旧有神仙集众高山,羽驾时见。如建州武夷山, 皆有仙人换骨函在。”《元丰九域志》卷9:武仙县“有仙人山”。
在今辽宁省南部,辽河口及鸭绿江口连线以南,伸入渤海、黄海间。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4:“辽东半岛与登州半岛相望,扼北洋之门户。”大连市金州区以南部分又称旅大半岛。千山山脉贯穿半岛中,岛上大部为丘陵。
即高句丽纥升骨城。在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东北十七里五女山上,俗名五女山城。城略呈长方形,依山而建。出土高句丽及辽、金时代之兵器、陶器碎片等物。
即今广东翁源县境之翁江。《元和志》 卷34翁源县: 翁水 “出县东北一百四十里”。《舆地纪胜》卷90韶州: 翁水 “源出本县界灵池山,南流九十里至英州江口合大水入广州”。
即今福建漳平市东北溪南河。《方舆纪要》卷99漳平县: “溪南溪在县东北。源出安溪县界流入境,历县东华口。又有下折溪,在县南三十里,亦流至华口,俱会于九龙溪。”
在今四川乐山市北四十里关庙乡之板桥街。民国 《乐山县志》 卷2: 板桥溪 “前清时建,距城北四十里。 ……商业油、 酒、 㭎炭、 柴薪等物, 通行省垣大道”。
在今山西阳泉市北平坦村。《方舆纪要》卷40平定州:“平潭城在州西北二十五里,相传赵简子所筑也。今为平潭马驿。”相传春秋战国间晋赵简子所筑,在今山西省平定县西北。清置驿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