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庄镇
即今河北定州市东大辛庄镇。清道光《定州志》卷7市集:大辛庄镇在“城东四十里”。
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东部。面积136.9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新庄,人口5000。传为移民新建的大村,故名。1954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改镇。产小麦、玉米、稻。有制砖、陶瓷、农机修造、木器加工等厂。唐柏公路经此。
即今河北定州市东大辛庄镇。清道光《定州志》卷7市集:大辛庄镇在“城东四十里”。
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东部。面积136.9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新庄,人口5000。传为移民新建的大村,故名。1954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改镇。产小麦、玉米、稻。有制砖、陶瓷、农机修造、木器加工等厂。唐柏公路经此。
亦作古泥山、古宜山。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五里。《方舆纪要》卷109怀远县“九曲山”条内:“《志》云:县境有古尼山,峰峦环抱,岚气凝聚。”
①即今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清代属元江州。傣语 “勐” 为坝子,“烈” 为河流,意即河边的平坝。②即今云南景谷县东南勐烈。《清一统志·普洱府》: 猛烈村 “在威远东八十里。《滇纪》: 威远之地,东
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常熟县: 金泾 “在县东北九十里。南通李墓塘。又东接白茆港、李墓塘,汇流北出,自金泾注于大江。宋庆历中,知县事范琪浚金泾、鹤渎二浦,溉田千顷”。
宋置,属阳江县。在今广东阳江市或阳东、阳西二县境。后废。
宋大理置,治所在今云南开远市。辖境约当今云南开远市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大部地。元初改阿宁万户。大理后期分秀山郡置,治今云南省开远市。辖境约当今云南省开远市、屏边县以东,南盘江以南,西畴、麻栗坡县以西地
①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四十里沱沟。《魏书·邢峦传》: 豫州城民白早生杀刺史,以城附南齐,“于是峦率骑八百,倍道兼行,五日次于鲍口”。即此。②即今湖北蒲圻市。隋开皇十二年 (592) 蒲圻县移治于此。在今
又名神沙山、沙角山。即今甘肃敦煌市南十里鸣沙山。《元和志》 卷40: 鸣沙山 “其山积沙为之,峰峦危峭,逾于山石。四面皆为沙垅,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颓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有一泉水,名曰沙井
隋开皇十一年 (591) 置,治所在桂林县(今广西象州县东南上古城村)。《新唐书·地理志》象州: “以象山为州名。” 大业二年 (606) 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治所在武德县 (今象州县西
又名禹墟、禹村冈。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南淮河南岸涂山下。北宋苏轼 《濠州七绝》 自注: “下有鲧庙,山前有禹会村。” 即此。
即今山西绛县东北南樊镇。《清一统志·绛州》 “范村寨” 条下: 南樊寨 “在县东三十五里。周二十余亩,地甚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