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岘山

大岘山

①亦名赤焰山。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北十三里。《寰宇记》卷124和州含山县:“郦道元注《水经》云:滁水东经大岘山,西北流径大岘亭,即此山也。”《宋书·鲁爽传》:孝建元年(454),鲁爽反,“遣左将军薛安都步骑为前驱,别遣水军入渊,分路并会。安都进次大岘”。即此。

②在今山东沂水县北。《水经·沭水注》:岘水“北出大岘山”。《宋书·武帝纪》:“慕容超闻王师将至,其大将公孙五楼说超:‘宜断据大岘。’”《魏书·刁雍传》:雍谓叔孙建曰,“大岘已南,处处狭隘,不得方轨”。元于钦《齐乘》卷1:大岘山“即穆陵关也……大弁东南即大岘也。其山峻狭仅容一轨,故为齐南天险”。


古山名。(1)在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北。其西有小岘山,两山相对,扼淮南要路,六朝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南朝宋孝建初,豫州刺史鲁爽反,屯军大岘;陈太建五年(573年)北伐,败北齐军于大岘。皆即此。(2)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山势陡峭,路极难行。《魏书·刁雍传》:“大岘已南,处处狭隘,不得方轨。”上有穆陵关。东晋义熙五年(409年),刘裕伐南燕经此。


猜你喜欢

  • 留停山

    在今陕西旬阳县南二里。《寰宇记》 卷141金州洵阳县: 留停山 “行人登之,爱其峭拔,多停留纵览,因名之”。

  • 洞城

    ①在今辽宁浑河上游。属建州女真哲陈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卷1: 丁亥年 (明万历十五年,1587),“太祖领兵往攻洞城,克之,招降其城主甲海而回”。②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北白砬子稍南。清乾隆《盛京

  • 莲花洋

    即今浙江舟山市舟山岛与普陀山间之莲花洋。往普陀山者必经此。《普陀山志》: “倭人入贡见大士灵异,欲载归。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惧而还之,得名以此。”

  • 怀远营

    清置,属建昌镇。在沙坝(今四川冕宁县南沙坝镇)。设都司、千总驻防。

  • 三门山

    ①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北。《寰宇记》卷56武安县:“三门山,县西北八十里。山有三足,峻峙如门。”②在今浙江象山县南三门湾中。《方舆纪要》卷92宁海县:三门山“在县东二百五十里海中。海舟出入必经之所,今设兵

  • 大信乡

    在今广东平远县西北中行镇境。清设大信汛。

  • 南泉寨

    即今山西沁县西南南泉乡。《清一统志·沁州》 “道兴寨” 条下: 州西南 “六十里有南泉寨”。

  • 高栅城

    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南。《陈书·樊毅传》:太建七年 (575),毅 “进克潼州、下邳、高栅等六城”。《方舆纪要》 卷22宿迁县 “栅渊城” 条下谓“高栅盖即栅渊”。在今江苏省宿迁市西。南朝陈太建七年(57

  • 淮水

    ①即今淮河。《禹贡》: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浮于淮泗达于河。” 《汉书·地理志》南阳郡平氏县: “ 《禹贡》 桐柏大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东南至淮浦入海,过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 源出河

  • 昭庆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象城县置,属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乡。《旧唐书·地理志》 昭庆县: “以有建初、启运二陵故也。” 北宋开宝二年 (969) 改为隆平县。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