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壶关

壶关

①又名吾儿峪。即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东阳关镇。《左传》: 哀公四年 (前491),“国夏伐晋,取邢、任、栾、鄗、逆畤、阴人、盂、壶口”。壶口即壶口关,亦即壶关。《元和志》 卷15黎城县:“古壶关,在县东二十五里。《春秋》 齐国夏伐晋,取八邑,有盂口,盂口即壶口也,声相近,故有二名。”

②明正德三年 (1508) 置,属崇善县。在今广西崇左县北三里。明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壶关在太平郡城北一里余。丽江西自龙州来,抵关之西,折而南绕城南,东转而北,复抵关之东,乃东北流去。关之东西,正当水之束处,若壶之项,相距不及一里。属而垣之,设关于中,为北门锁钥。” 清于此设新太营。


(1)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北。明正德三年(1508年)置。清时设兵防守。(2)即“壶口关”。


猜你喜欢

  • 崞县

    ①西汉置,属雁门郡。治所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十五里麻庄。因崞山而得名。东汉末废。西晋初复置,永嘉后入魏,改名崞山县。②隋大业二年 (606) 改平寇县置,属代州。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北三十五里崞阳镇。三年

  • 天村堡

    北宋元丰四年(1081)置,属诚州。当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境。

  • 乐康县

    ①即齐康县。南齐置,为齐康郡治。治所在今广东徐闻县南。《南齐书·州郡志》 作“乐康县”。②辽置,为泰州治。治所在今吉林洮南市东北洮儿河北岸城四家子村。金承安三年(1198)改为金安县。古县名。辽置,治

  • 鼎州

    ①唐武德元年 (618) 改凤林郡置,治所在弘农县 (即今河南灵宝市)。《寰宇记》 卷6: “因鼎湖以为名。” 辖境相当今河南西部灵宝,栾川以西,伏牛山以北地。贞观八年 (634) 废。②唐天授二年

  • 春申江

    即今上海市黄浦江的别名。旧误传此江为战国时楚春申君黄歇所疏导,故名。简称申江。即今上海市境内黄浦江。相传战国楚春申君黄歇疏凿此江,故名。

  • 西域

    西汉以后对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有二义,狭义专指葱岭以东而言;广义则指凡通过狭义西域所能达到的地区,包括今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及非洲北部等地。西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

  • 达木蒙古

    即今西藏当雄县。“达木”藏语意为挑选。“蒙古”以17世纪五世达赖时蒙古族和硕特部驻此而得名。清雍正后属驻藏大臣管辖,称达木八旗,亦称达木蒙古。清《西藏图考》卷2:“如由阳巴井东北行三站,可抵达达木蒙古

  • 查浦

    ①亦名柤浦。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西清凉山南。晋左思 《吴都赋》: “横塘查下,邑屋隆夸。”刘渊林注曰: “查下,查浦。在横塘西,隔内江,自山头南二十里,至查浦。” 《晋书·陶侃传》: “诸将请于查浦筑

  • 福建镇

    唐方镇名。上元元年 (760) 置,治所在福州 (今福建福州市)。大历六年 (771) 废。

  • 閤川

    西藏古地名。约在今那曲县那曲镇,唐时吐蕃曾于此置驿站。《新唐书·地理志》: “野马驿……四百里至閤川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