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塔尔寺

塔尔寺

又名梵宗寺、法海寺。藏语称 “衮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今青海湟中县 (鲁沙尔镇)西南隅塔山中。明嘉靖三十九年 (1560) 创建,是黄教始祖宗喀巴降生之地。因内有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而得名。为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寺院规模宏大,依山势建筑,由大小金瓦寺、大经寺、小花寺、大厨房、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宝塔、太平塔、过门塔、菩提塔等组成,是完整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


(1)古迹名。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东南隅。藏语汉译称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像”。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其余五寺为西藏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寺院依山势起伏,高低错落,由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经堂、大厨房、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宝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组成完整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每年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举行四大法会,十月、二月举行两小法会,尤其是正月十五日的大法会,以许多美妙的宗教传说、神话故事和艺术水平很高的三绝(指酥油花、壁画、堆绣),吸引数以万计的藏、蒙古、土、汉等各族群众,来寺瞻仰朝拜。为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并在全国和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集镇名。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南部、陶赖河南岸。西峰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00。原有西峰宝寺,其西有塔二十余座,故名。盛产洋葱、大蒜。有轧钢、建材等厂。酒文公路经此。

塔尔寺如意宝塔


猜你喜欢

  • 昭君墓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为西汉时远嫁匈奴单于和亲的王昭君之墓。墓体为覆斗形封土堆,高33米,由人工夯筑。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墓前、墓顶各建有亭。墓草青青,树木参天。远望呈青黛色,故

  • 少海

    ①或作沙海。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乃战国时魏王著名台池之一。《战国策·东周策一》:颜率曰,“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隋初曾复旧迹,习舟师以伐陈,平陈之后,立碑其侧以纪功。唐时己堙

  • 玉峡驿

    明初置,在今江西峡江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峡江县:玉峡驿“在县治(今巴邱镇)南峡江滨。明初与峡江巡司同置。北去金川驿八十里”。清裁。在今江西省峡江县南。明置巡检司于此。

  • 吴城

    ①即虞城。在今山西平陆县北。周初封虞国于此,春秋时为晋所灭。《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大阳县注:“吴山在西,上有吴城,周武王封太伯后于此,是为虞公。为晋所灭。”战国属魏。《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五十三年(

  • 涟江

    在今贵州惠水县北。《方舆纪要》 卷121定番州: 涟江“在 (小程番长官司) 司治东”。

  • 古障

    即今广西西林县西古障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西隆州图:西南有古障汛,有把总、外委驻防。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西,属右江镇隆林营管辖。清时设兵防守于此。

  • 灵甸镇

    亦作林甸。在今江苏海门市东南四十九里临江乡(灵甸镇)。清光绪《海门厅图志》卷9有灵甸镇。

  • 火井槽

    即今四川邛崃市西六十里火井镇。明初置火井坝巡司于此,后移于今市南二十五里。清康熙中裁,雍正六年(1728)复置。后移于今火井镇,名火井槽巡司。民国设县佐。

  • 盛家桥镇

    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北盛桥镇。清道光《安徽通志》 卷28庐江县: 盛家桥镇在 “县东北五十里”。

  • 杨纡

    古泽薮名。又作阳华、阳纡、杨陓。旧说在今陕西境,有在陇县、凤翔、华阴、泾阳等说法。《周礼·职方》 冀州:“其泽薮曰杨纡。”《淮南子·坠形训》:“秦之阳纡。”皆指此。古泽薮名。又作阳华、阳纡、杨陓或杨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