圌山寨
北宋置,在今江苏丹徒县东北六十里长江南岸圌山。《元丰九域志》 卷5丹徒县: “圌山一寨。”南宋建炎三年 (1129),韩世宗屯兵于此,以防金兵由海路进攻江、浙。明嘉靖年间,防倭寇侵扰,设重兵于此。
北宋置,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东北圌山。为江防要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为防金兵自海路攻入江浙一带,韩世忠率军驻扎圌山寨,即此。
北宋置,在今江苏丹徒县东北六十里长江南岸圌山。《元丰九域志》 卷5丹徒县: “圌山一寨。”南宋建炎三年 (1129),韩世宗屯兵于此,以防金兵由海路进攻江、浙。明嘉靖年间,防倭寇侵扰,设重兵于此。
北宋置,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东北圌山。为江防要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为防金兵自海路攻入江浙一带,韩世忠率军驻扎圌山寨,即此。
北宋治平元年 (1064) 置,为富顺监治。治所即今四川富顺县。熙宁元年 (1068) 废。明洪武四年 (1371) 降富顺州置,属叙州府。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在四川省南部。属自
北周置,属石州。治所在窟胡县 (今山西中阳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山西中阳县地。隋开皇初废。北周置,治窟胡县(今山西中阳县西北)。属石州,领一县。辖境相当今山西中阳县一带。隋开皇初省。
在今青海西宁市南。上有南山寺。《清一统志 ·西宁府一》: 南禅山 “在西宁县西南三里,崖洞有佛像”。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置,属贵州布政司。治所在平越卫(清改平越县, 即今贵州福泉县)。辖境相当今贵州凯里市及黄平、福泉、瓮安、湄潭、余庆等县地。清嘉庆三年(1798)改为平越州。明万历二十九年(1
即今广东从化市西南神岗镇。《明史·地理志》 从化县: “东北有流溪巡检司,本治县北石潭村,后迁神冈村。”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南。《左传·昭公元年》:“台骀,汾神也。”《方舆纪要》卷40太原县:台骀泽“在县南十里,即晋泽也。旧为晋水汇流处,蒲鱼所钟”。今泽已湮涸。
在今湖南澧县东北六十里双龙乡驻地顺林桥。明置驿。清置顺林巡司。
①在今福建建瓯市城西南。《方舆纪要》卷97建宁府: 城西驿 “在府城西南通济门外。元为城西站。洪武二年改为驿”。②在今广东东莞市城西。《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东莞县: 城西驿 “在县城西,水驿也”
即今甘肃岷县西北三十里中寨乡。《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曹家寨”条下:“自是而西又有中寨、野狐桥、冷地峪三寨。”集镇名。在甘肃省文县城西北部、中路河东岸。中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900。因村寨处中路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静乐县西。《国语·晋语二》:晋惠公未立时,谓公子絷曰:“中大夫里克与我矣,吾命之以汾阳之田百万”。西汉初为汾阳国。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静乐县西。《国语·晋语二》:晋惠公未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