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固始县

固始县

①西汉改固陵县置,属淮阳国。治所在今河南太康县南。东汉时废。

②三国魏改固始侯国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安徽临泉县。西晋属汝阴郡。北魏属新蔡郡。东魏武定八年 (550) 固始城为财州治。北齐废州置包信县。

③南朝宋泰始中侨置,属新蔡郡。治所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取汉固始县为名。梁改为蓼县。北齐复为固始县。为北建州治。后为新蔡郡治。隋开皇初移治今固始县,属光州。大业初属弋阳郡。唐武德三年 (620) 属光州。清雍正二年 (1724) 属光州直隶州。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1)古县名。(1)西汉改固陵县置,治今河南省太康县南。属淮阳国。东汉属汝南郡。西晋属汝阴郡。东晋咸康二年(336年)废。(2)东汉改��县置,治今安徽省临泉县。属汝南郡。北齐改为仓信县。(2)今县名。在河南省东南部,邻安徽省。属信阳市。面积 2916 平方千米。人口156万。辖8镇、25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西周为蓼国。秦置安丰县,治今固始县城东南,属九江郡。西汉置蓼县,治今固始县城东北,属六安国。东晋废安丰县。南朝宋废蓼县,泰始中侨置固始县(治今固始县城东北),取“坚固初始”之意得名;梁改固始县为蓼县。北齐复名固始县。隋开皇初移治今固始县城,属弋阳郡。唐、宋属光州。元、明属汝宁府。清属光州。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潢川专区,1952年属信阳专区,1969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属信阳市。地处大别山山前岗地和倾斜平原区,淮河流经北部边缘,史河、灌河、白露河、泉河流经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红麻、花生、油菜籽、芝麻、板栗、茶叶等。矿产有煤、铝土、铜、铁、铅、锌等。工业有麻纺、丝织、棉纺、机械等。宁西铁路,312国道及信叶、淮商公路经此。淮河通客轮。古迹和纪念地有潘国故城遗址、平寨遗址、圈堰遗址、固始苏维埃政府旧址、大荒坡革命纪念地等。


猜你喜欢

  • 杨柳寨

    当在今四川平武县西泗耳藏族乡境。《明史·李应祥传》:万历十三年(1585),“夏,杨柳番出攻晋安堡,犯归水崖、石门坎,遂入金瓶堡,杀守将”。

  • 林西原

    在今越南北部永富省境 (今河内市西北)。《新唐书·南蛮传》: “安南桃林人者,居林西原,七绾洞首领李由独主之,岁岁戍边。” 即此。《方舆纪要》 卷112安南太原府: 林西原 “在峰州西”。

  • 百丈戍

    即今江西龙南县城。《新唐书·地理志》:虔州“有百戍”。《宋史·地理地》 赣州:龙南县“取百丈龙滩之南为义”。《清一统志·赣州府二》:百丈戍“今龙南县治”。即今江西省龙南县。唐属信丰县。五代南唐保大十年

  • 榆树台

    即今吉林梨树市北四十里榆树台镇。清光绪 《吉林全省地舆图》: 奉化县北有榆树台。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 辽宁梨树县: “县属榆树台距八面城东北六十五里,县治北方三十里。”

  • 宗州

    ①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宗城县(今河北威县东南二十里古城)。辖境相当今河北威县、南宫、枣强等县地。九年 (626) 废。②唐贞观十一年 (637) 改西宗州置,治所在宗居县 (今云南祥云县

  • 龚溪

    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卷81麻阳县: 龚溪 “源出西晃山,东北流入辰溪县界……流入锦水”。

  • 盖竹山

    在今浙江临海市东南。《寰宇记》 卷98临海县: 盖竹山 “在县东三十一里。高九百丈,周回一百里。《抱朴子》 云: 余山不可合神丹、金液,有山精木魅,多坏入药,唯有大小台华山、少室、盖竹等山,一作可成”

  • 陵街

    即永陵街。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永陵镇。以地为清永陵所在,故名。民国 《兴京县志》 卷1: 陵街 “距城四十里”。

  • 铁边山

    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清一统志·庆阳府一》: 铁边山 “在安化县北三百二十里。顶平麓险,川流潆绕。宋范仲淹尝置寨于上”。

  • 喝门江

    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12安南: 喝门江 “在 (交州) 府西南”。《明史·张辅传》: 永乐七年 (1409),讨简定,“遂进至慈廉州,破喝门江,克广威州孔目栅”。古水名。在今越南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