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临县
一作固林县。1937年1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红宜县改置,治宜川县固州 (今陕西延长县东南赵家河)。取固州和临镇 (原红宜县驻地) 首字为名。1948年撤销,并入延长、临镇二县。
旧县名。陕甘宁边区设。1938年由红宜县改名,治固州(今陕西延长县赵家河)。1949年改名临镇县。南泥湾垦区同时并入临镇县。
一作固林县。1937年1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红宜县改置,治宜川县固州 (今陕西延长县东南赵家河)。取固州和临镇 (原红宜县驻地) 首字为名。1948年撤销,并入延长、临镇二县。
旧县名。陕甘宁边区设。1938年由红宜县改名,治固州(今陕西延长县赵家河)。1949年改名临镇县。南泥湾垦区同时并入临镇县。
①金置,属宝鸡县。即今陕西宝鸡县东七十里阳平镇。②即今四川中江县西北阳平乡。清光绪《潼川府志》卷4:阳平镇“在县西北三十里。蜀汉后皆为重镇。明末毁于兵。宋文同《梓州中江新堤记》:‘西至于罗江,南至于阳
西汉置,属郁林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广西宾阳县东南古城村。三国吴改为临浦县。西晋复改为领方县。南朝梁为领方郡治。隋属郁林郡。唐武德间改为岭方县。古县名。领,又作岭。汉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西南古
亦作六站。中东铁路经此。即今黑龙江省东宁县西北绥阳镇。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8:东清铁路有小绥芬站。
五代方镇。吴越置,治所在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北宋初废。五代梁贞明初吴越置。治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北宋开宝八年(975年)改为平江军。
①秦置,属广阳郡。治所即今河北涿州市。西汉为涿郡治。三国魏为范阳郡治。西晋为范阳国治。隋属涿郡。唐武德七年 (624) 改名范阳县。②1913年改涿州置,属京兆尹。治所即今河北涿州市。1928年直属河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北城内。北魏永熙元年 (532) 高欢败尔朱荣于今河南安阳市东北十六里的韩陵山。东魏于邺北城内原御史台 (一称南台) 改建定国寺,并由温子升撰 《定国寺碑》 以纪功。《寰宇记》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松源镇。清光绪 《嘉应州志》 卷4: 松源堡在 “城东北一百七十里。重峦叠嶂,最为险要”。
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北。《方舆纪要》卷56洵阳县 “西岔河” 条下: “又有蜀河,在县东北百十三里有堰,下流俱入汉水。”
元至元十七年 (1280) 改廉州置,属湖广行省海北海南道。治所在合浦县 (今广西合浦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北海、合浦、浦北等市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廉州府。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廉
即今江苏姜堰市东白米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泰州东有“大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