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和林格尔县

和林格尔县

1912年改和林格尔厅置,属山西省。治所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清康熙时于此置二十家子台站。蒙古语称为和林格尔,故名。1914年属绥远特别区归绥道。1928年属绥远省。1954年属内蒙古自治区。


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南临山西省。属呼和浩特市。面积 3410 平方千米。人口18.9万。辖1镇、16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和林格尔,蒙古语意为“二十间房子”。清康熙年间在今县城置驿站,名二十家子。西汉置成乐县(今县西北土城古城),属定襄郡,郡治成乐。三国魏甘露三年(258年)为拓跋力微进据盛乐。力微孙猗卢封代,始筑城为代北都。后来什翼犍即代王位,建都盛乐,并在城南筑新城。唐龙朔三年(663年)置云中都护府,治古盛乐城;麟德元年(664年)改为云中都护府。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云川卫,属山西行都司;后为蒙古土默特部驻牧。清康熙年间置驿站(今城关镇)。乾隆元年(1736年)置和林格尔协理通判厅,二十五年改为和林格尔理事厅,属归绥兵备道。光绪十年(1884年)改抚民通判。1912年废厅置县,属绥远观察使公署。1914年属绥远特别行政区,1928年属绥远省。1949年属和林格尔专区,1950年改属萨县专区,1952年改属集宁专区。1954年改属平地泉专区;同年撤销绥远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撤销平地泉专区,并入乌兰察布盟,随属。1995年划归呼和浩特市。地处大青山南麓,向河套平原过渡区。有浑河、宝贝河等河流。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玉米、高粱、谷子、小麦、莜麦、糜黍等,畜产牛、马、羊、猪。特产麻黄、党参、甘草、黄芪等。有金、银、铜、铁、石油、石灰石、云母等矿。工业有化工、地毯、造纸、砖瓦、酿酒、皮革等。丰准铁路、209国道、托凉公路经此。古迹有护马校尉墓、秦长城遗址、汉盛乐城遗址、东汉振武城遗址、唐云州城遗址。


猜你喜欢

  • 大业垒

    在今江苏丹阳市北。《晋书·郭默传》:东晋咸和年间,苏峻叛乱,“郗鉴议于曲阿北大业里作垒,以分贼势,使默守之”。同书《陶侃传》:“贼攻大业垒,侃将救之,长史殷羡曰:‘若遣救大业,步战不如峻,则大事去矣。

  • 中林验洞长官司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西南钟灵乡。明洪武间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属五开卫。十二年(1414)属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改属黎平府。清以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锦屏县西南钟灵乡

  • 乞烈迷

    亦作乞烈宾、吉里迷。分布于今俄罗斯哈巴罗夫边疆区东北黑龙江下游一带。明《寰宇通志》卷131《开元新志》女直志:“乞烈迷有四种:曰囊家儿、福里期、兀剌、纳衣。”《元史·兵志一》:中统四年(1263)十一

  • 普定卫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即今贵州安顺市。正统三年 (1438) 改属贵州都司。成化中徙安顺州治普定卫城。清康熙十一年(1672) 改为普定县。明洪武年间置,治今贵州省安顺市。属

  • 敦煌石室

    旧名莫高窟,俗名千佛洞。在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十里鸣沙山东麓。清光绪庚子 (1900) 王(圆录) 道士在扫除积沙时,发现一石室 (藏经洞),内藏书卷极富,从西凉建初元年 (405) 至北宋至道元年 (

  • 六川

    一作六水。据《吕氏春秋·有始览》:“何谓六川?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高诱注:“河出昆仑东北陬,赤水出其东南陬。辽水出砥石山, 自塞北东流直至辽东之西南入海。黑水出昆仑西北陬。江水出岷山

  • 壶豆洲

    即胡逗洲。本长江口沙洲,相当今江苏南通、通州市一带。《梁书·侯景传》: 侯景败走,“乃与腹心数十人单舸走,推堕二子于水,自滬渎入海。至壶豆洲,前太子舍人羊鲲杀之”。即此。

  • 武荣州

    唐圣历二年 (699) 置,治所在南安县(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辖境相当今福建晋江和木兰溪两流域及漳州、厦门、同安、金门等市县地。三年(700) 废。久视元年 (700) 复置,移治今泉州市。景云二

  • 伦镇

    即今山东禹城市西南伦镇。唐初置源阳县于此。在山东省禹城市南部。面积114.4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伦镇,人口 3640。宋改称安仁镇,亦称伦岂(此称无考)。元翰林学士张起岩改为伦镇。19

  • 绿麻县

    西魏置,为上黄郡治。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一百四十里沙洋镇。隋大业初改名章山县。古县名。西魏置,治今湖北省荆门市北,为上黄郡治。隋大业初改名章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