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司空山

司空山

①在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八十里。传战国时淳于氏,官司空,曾隐居于此。故名司空山。《方舆纪要》卷125太湖县:司空山“高耸云表, 上平坦可数亩,谓之司空原”。唐李白曾在此避居达半年之久,有《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后人曾在此建太白书堂。《元史·昂吉儿传》:舒民张德兴“袭破兴国德安诸郡,还据司空山”。即此。

②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北。《舆地纪胜》卷82襄阳府:司空山“在南漳县西百余里”。《方舆纪要》卷77南漳县:司空山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山高峻,西山要地也。……明成化初,贼首刘千斤寇房县,督臣白圭由司空山进讨,平之”。

③在今湖南攸县东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0攸县:司空山“南接茶陵州云阳山,连山峻拔,左右有三十六峰。旧名麒麟山,亦名温泉山。南齐司空张岊弃官隐此,因名”。


(1)古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北。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蒙古伯颜分三路南侵,其中一路经此。(2)今山名。又称司空原。在安徽省岳西县城西约40千米处。相传战国时有淳于氏,官司空,曾隐居此,故名。海拔 1227 米,与潜山县天柱山遥遥相对。北齐时,禅宗二祖僧慧可禅师,自嵩阳来此居留,遂成名山宝刹。唐至德二载(757年),诗人李白随永王李璘举兵失败后,避居此山,作《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希望脱离尘世的烦恼,过“炼丹保清真”的道家生活。后人建有太白书堂,并将诗镌于堂壁。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安抚使张德兴与潜山农民领袖刘源,在此聚兵抗元,建朝天宫殿于石壁之下。今仍存张将军(德兴)洗马池、刀枪洞。太平天囯时,陈玉成曾率部在此安营、练兵。名胜古迹有太白书堂、银河夜月、南岩瀑布、赤壁丹砂、万年古松、二祖禅刹、乌牛古石、“洗马春池八景”,并有大量题刻。


猜你喜欢

  • 威龙州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以巴翠部置,属定昌路。治所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大山乡。二十五年(1286) 属德昌路。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为威隆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治今四川省德昌县西

  • 白渠

    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汉书·沟洫志》记载: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用赵中大夫白公建议,于郑国渠之南开凿, 自谷口(今陕西礼泉县东北)分泾水东南流,经高陵、栎阳(今临潼县北),东至下邽(今

  • 东平路

    元至元九年(1272)改东平府置,属中书省。治所在须城县(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州城镇)。辖境包括今山东东平、东阿、平阴、阳谷、汶上、梁山等县地。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改为东平府。元至元九年(127

  • 毕泓陂

    又名毕宏。在今河北赵县东南。《新唐书·地理志》平棘县:“东南二十里有毕泓,皆永徽五年令弓志元开,以畜泄水利。”

  • 车骑关

    明弘治十四年(1501)置,属磁州。在今河北邯郸市南三十里。明置车骑关巡司。《方舆纪要》卷49磁州:车骑关“在州北三十里。路通直隶邯郸县, 自邺趣河北,车骑往来,往往取道于此,因名”。

  • 泰凝寺

    即惠远寺。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西北所龙村。《清史稿·四川土司传》: “泰凝寺产沙金,锡良准商人采办,并派兵弹压。”

  • 沈塘墟

    即今广东雷州市东北沈塘镇。明万历《雷州府志》卷4海康县:沈塘墟在“县北二十里”。后属遂溪县。1956年划归海康县(今雷州市)。

  • 经扶县

    1932年9月析河南光山县及湖北黄安、麻城二县地置,属河南省。治所在新集 (今河南新县治)。以国民党将领刘峙的号而命名。1947年改为新县。旧县名。1933年由河南省光山县南部和湖北省黄安(今红安)、

  • 景谷

    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水镇西之青川河 (古名西谷水) 河谷。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自景谷有步道经江油左担出涪,邓艾伐蜀道。” 沿此河谷道路,称为景谷道。《元和志》 卷22景谷县:“因县北景谷

  • 万丹

    ①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南万丹乡。清置汛于此,有把总驻守。②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北岸万丹。《顺风相送》“万丹往池汶精妙针路”条:“万丹出屿外,用乙卯、单卯、甲卯,沿茭绿巴、茭荖园头、遮里问、吧哪大山及胡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