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福洞
在今贵州龙里县。清陈鼎《黔游记》称:古福洞深四十余里,“其中景物真天造地设,浮图高十六级,每级三丈余, 皆玲珑有阶可登,每级俱有瞿昙像,香炉、炬台皆天生成者。石钟、石鼓,击之声闻洞外,万山俱响,百谷皆鸣,数十里都震动”。
在今贵州龙里县。清陈鼎《黔游记》称:古福洞深四十余里,“其中景物真天造地设,浮图高十六级,每级三丈余, 皆玲珑有阶可登,每级俱有瞿昙像,香炉、炬台皆天生成者。石钟、石鼓,击之声闻洞外,万山俱响,百谷皆鸣,数十里都震动”。
又名白崖寺。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沙坪坝区磁器口。为重庆著名古佛寺。据清乾隆 《巴县志》载: “宝轮寺,直里一甲龙隐山白崖镇。宋治平间建。明成化十一年重修。有万历时邑人周宗武碑。大殿左危崖竦立,有观音阁。
亦曰顾亭林。即今上海市金山县东三十里亭林镇。南朝梁、陈间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曾在此隐居,呼野王读书堆。南宋乾道九年 (1173) 修濒海诸堰,因置监堰官于此。又置金山巡司,明废。其北有湖,湖南有林,因呼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涂州。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后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四川省汶川县西南,属茂州。后废。
在今四川宣汉县东北三十里清溪乡东南。清嘉庆初,白莲教徐天德等据此。《清史稿· 明亮传》: 亮镇压白莲教义军,“焚金峨寺、破重石子、香炉坪,克分水岭、大石岭诸卡”。
唐光启中置,治所在单父县 (今山东单县南)。朱全忠奏改为辉州,移治砀山 (今安徽砀山县)。五代唐同光二年 (924) 复改单州,仍治单父县。宋辖境相当今山东单县、成武、鱼台及安徽砀山等县地。金属归德府
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清一统志·丽江府》:花马山“在(丽江)县境旧巨津州(今巨甸镇)东南一百五十里。崖壁上有石,色斑烂类花马,因名。昔磨些诏自名其国为花马,本此”。
明永乐五年 (1407) 改日南州置, 属安府。治所在河黄县 (今越南中部义静省东南石河一带)。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东南部地。宣德二年(1427) 以后地入安南。
战国魏都邑。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魏惠王九年(前361;一说六年或三十一年), 自安邑徙都于此,为当时最大的都市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二年(前225),“王贲攻魏, 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
清光绪年间置,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七角井镇西灰井子沟。
西汉置,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水经·谷水注》:“城西临谷水,故县取名焉。”东汉改为谷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