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洎河
上游为溱、洧二水,合流为双洎河。《方舆纪要》卷47洧川县:洧水“源出河南府登封县北阳城山,至禹州密县,又东流至新郑县合溱水为双洎河,经长葛县北……又东经鄢陵、扶沟、西华县境而合于颍水”。今双洎河至扶沟县合于贾鲁河。
上游为溱、洧二水,合流为双洎河。《方舆纪要》卷47洧川县:洧水“源出河南府登封县北阳城山,至禹州密县,又东流至新郑县合溱水为双洎河,经长葛县北……又东经鄢陵、扶沟、西华县境而合于颍水”。今双洎河至扶沟县合于贾鲁河。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偏桥中寨蛮夷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施秉县城偏北。永乐十二年 (1414) 改属镇远府。清以后废。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偏桥中寨蛮夷军民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
汉西域国名。都城在乌秅城(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南。一说在叶城县西南)。神爵二年(前60)后属西域都护府。西域古国名。汉时王治乌秅城(今新疆叶城县西南山中),或谓在今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属西域
①在今江西南城县西南麻姑山西。《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南城县“麻姑山”条下:“《志》云,麻姑西七里有丹霞山,道书第十福地。亦曰丹霞洞,其旁为出云山。”《清一统志·建昌府一》 “麻姑山”条下:丹霞山“绝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北平行都司。治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甸子乡南黑城子。永乐元年 (1403) 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南红城附近。属大宁都司,后属北平
元至正七年(1347)升永顺等处安抚司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明洪武六年(1373)改为宣慰司。元至正七年(1347年)升永顺等处安抚司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老司城。属四川行省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 (前121) 匈奴昆邪王降汉后,以其故地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至昭帝始元六年 (前81) 于今湟水流域又置金城郡。合称河西五郡。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匈奴昆邪王降汉后,以
即今安徽马鞍山市东慈湖河。源出市境向山区杜塘乡烤山,西北至猫子山入江,以流经慈湖为名。《舆地纪胜》 卷18太平州: 慈湖水,“ 《元和郡县志》 云: 在当涂县北六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27太平府当
宋置,属德化县。在今福建德化县北大官岭,路通尤溪县。明为油竹隘,清初为大官隘。
明洪武十九年 (1386) 置,属昌国卫。在今浙江象山县东北三十四里钱仓村。清改钱仓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浙江省象山县东北钱仓村,属宁波府。清废。
西汉高祖吕雉皇后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四十里。《史记·外戚世家》:“高后崩,合葬长陵。”《集解》引《关中记》:“高祖陵在西, 吕后陵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