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卫河

卫河

①在今河北灵寿县东。《汉书·地理志》 常山郡灵寿县:“《禹贡》卫水出东北,东入滹沱。”《清一统志·正定府一》 “卫水”条引《灵寿县志》:“卫河在县东十里,俗名雷沟河,源出县东北十四里良同村,南流至县东南合滹沱河。”

②在今山东德州城西,即漕河。《方舆纪要》卷31德州:卫河“自东昌府恩县流经直隶故城县界,又东北流经州城西,又北入直隶景州之境。凡东南漕粟,商贾宾旅以及外夷朝贡,道皆由此”。

③即北宋之御河。明始称卫河,以今河南辉县市西北之百泉水为正源。因其地为春秋卫地,故名卫河。《明一统志》卷4大名府:卫河“源自卫辉府辉县,经本府浚、内黄二县,下流与淇、漳、滹沱等河合,至直沽入海”。即至今天津市东南海河口入海。今卫河以源出博爱县西之沙河为正源。辉县西北之百泉则成为卫河支流。


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在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上源丹河出山西省高平市朱丹岭,南流至河南省境分成两支,南支注入沁河,东支转向东北流,即为卫河。此河为隋炀帝所开,以导源于河南辉县市西北境,为春秋时卫地,故名。流经河南北部和山东(临清以下称南运河)、河北等省,到天津市入海河。全长900余千米。支流有漳河、淇河等。在新乡市同黄河之间修有人民胜利渠引黄灌溉工程,并开浚马厂、捷地、漳卫等减河,分泄汛期洪水,以减轻海河负担。


猜你喜欢

  • 夺火镇

    即今山西陵川县南夺火乡。《清一统志·泽州府》“路城镇”条下:“其西有夺火镇。”

  • 纸坊市

    即今湖北武昌县驻地纸坊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江夏县(今武汉市武昌区)南有纸坊市。

  • 葛山

    ①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越绝书·越地外传》: “葛山者,勾践罢吴,种葛,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吴王夫差。”②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北三十里卧龙山。《舆地纪胜》 卷186隆庆府: 葛山 “旧名亮山。在梓潼县北二

  • 大同右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建文四年(1402)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七年(1409)徒治定边卫城(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四十五里右玉城镇)。清顺治七年

  • 枯木部

    明代析教化部置,为教化三部长官司副长官驻地。在今云南文山县南二十四里古木街。清代废入开化府,设逢春里。

  • 骝山

    在今福建宁德市东北二十五里。明嘉靖 《福宁州志》 卷2 《山川》 宁德县: 骝山 “在六都,形如骅骝,故名”。

  • 崇德州

    元元贞元年 (1295) 改崇德县置,属嘉兴路。治所在义和市 (今浙江桐乡市西南三十二里崇福镇)。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崇德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崇德县置,治今浙江省桐乡市西南崇福镇。

  • 靖西关厅

    清光绪十九年 (1893) 置,隶四川省。治所在俾俾塘 (今西藏亚东县东北切马东一里)。后废。

  • 吴家坟

    在今辽宁盘山县东南。明《万历武功录》卷12《花大列传》:花大等“犯三岔河,西沙岭迤南吴家坟”。即此。

  • 称多土司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乾隆 《西宁新志》 卷19塞外贡马番族中有 “住牧匣乌地方称多族”。清末为玉树二十五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