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道

南道

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汉书·西域传》: “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 从玉门关和阳关 (今甘肃敦煌市西) 以西,大体经今新疆南部塔里木河与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之间的通道西行,在莎车 (今莎车县) 以西越过葱岭,通往大月氏 (今中亚阿姆河中、上游一带) 和安息 (今伊朗一带) 等地。《后汉书·西域传》、《魏略·西戎传》、《隋书·裴矩传》 和 《元和志》 所载大体与此相同。唐玄奘由印度回国时,其出印度后的主要行程,以及13世纪后期意大利人马可 · 波罗东来,其自鸦儿看 (今莎车县) 以东的行程,亦皆从此道。


西汉至唐代中原地区与西域间的交通要道。《汉书·西域传》载,其路线自玉门关、阳关(分别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和西南)以西,大体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里木河和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之间的通道西行,在莎车(今新疆莎车县)以西越过葱岭通往大月氏(今阿姆河中上游一带)、安息(今伊朗一带)等地。《后汉书·西域传》、《魏略·西戎传》、《隋书·裴矩列传》、《元和郡县图志》所载与此大致相同。唐时玄奘自印度回国,出印度后的行程,即取道此路线;元时马可·波罗东来,自鸦儿看(今莎车县)以东的一段行程,亦取此道。


猜你喜欢

  • 徧城郡

    亦作偏城郡。北魏太和元年 (477) 置,属延州。治所在广武县 (今陕西延安市东北甘谷驿镇附近)。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市中部和北部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北魏太和元年(477年)置,治广武县(今

  • 迎恩堡

    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六十里迎恩堡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迎恩堡,“嘉靖二十三年筑,万历初增修,周一里有奇。……嘉靖中,石州之祻,此为难治。款塞后,设小市场于此”。

  • 大岭关

    在今陕西商南县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54商南县“分水岭”条下:大小岭关“南望荆楚,数百里如在目前”。《清一统志·商州》“小岭关”条下:“又南十里有大岭关,峰峦高峻,可以南望荆楚。”

  • 山海卫

    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属后军都督府。治所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清乾隆二年(1737)改为临榆县。

  • 大渡河

    古名渽水、涐水、沫水、羊山江(阳山江)、铜河、中镇水。在今四川西部,为岷江最大支流。源出川、青交界的果洛山,上源曰大金川,在丹巴县纳小金河后始称大渡河。南流经泸定、石棉、汉源、峨边,于乐山市西纳青衣江

  • 将军屿

    ①在今福建漳浦县东南海中。《方舆纪要》卷99漳浦县 “鱼肠屿” 条: 将军屿 “亦以陈元光驻兵处而名。盘石叠耸,舟舶不通,滨海者多乘筏以取海蛇”。②又作将军澳屿。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望安岛东侧。清蒋毓

  • 归化厅

    清雍正八年(1730)置,属安顺府。治所即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913年改为归化县。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治今贵州省紫云县。属贵州安顺府。1913年降为县。

  • 清平堡

    ①明于宋清平关故址置,在今甘肃环县西北六十五里。《清一统志·庆阳府二》: 清平关 “明置清平堡,嘉靖中移庆阳中路游击驻此”。②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北。《清一统志· 榆林府二》: 清平堡 “旧名砖营儿。明成

  • 秦岭

    ①即齐子岭。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里。《清一统志·怀庆府一》: 秦岭,“ 《县志》: 高欢、宇文泰争战之界,故齐、秦岭两呼之”。②亦名南山。在今陕西南部。为渭河、淮河与汉江、嘉陵江水系的分水岭。又名北岭

  • 布豁

    即安国。都城在阿滥谧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新唐书·西域传》:“安者,一曰布豁,又曰捕喝,元魏谓忸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