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岛
古称南澳山。在广东省东南部韩江口外海中。为南澳县主岛。原名井澳。有古井、岛周多澳(泊船处),故名。隋开皇年间置潮州,岛在州南,改称南澳山。明设重兵屯守。清初为郑成功控制南粤沿海的重要基地。建国后改今名。岛状如葫芦,面积104.5平方千米。最高点海拔587米。位处闽粤咽喉,历称潮汕屏障,为海防要地。富水产品。岛上植被茂密,多中草药材。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山水秀丽,为旅游胜地。古迹有宋井、雄镇关、芝龙坊、太子楼等。
古称南澳山。在广东省东南部韩江口外海中。为南澳县主岛。原名井澳。有古井、岛周多澳(泊船处),故名。隋开皇年间置潮州,岛在州南,改称南澳山。明设重兵屯守。清初为郑成功控制南粤沿海的重要基地。建国后改今名。岛状如葫芦,面积104.5平方千米。最高点海拔587米。位处闽粤咽喉,历称潮汕屏障,为海防要地。富水产品。岛上植被茂密,多中草药材。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山水秀丽,为旅游胜地。古迹有宋井、雄镇关、芝龙坊、太子楼等。
在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西北。南宋陆游《入蜀记》:“入马肝峡,石壁高绝处有石下垂如肝,故以名峡。”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崖山。《清一统志·广州府》:永福陵,“《旧志》:张世杰葬端宗于此”。
即阿巴和加麻札。俗称和卓坟。在今新疆喀什市东北十里。为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及其家族的墓地。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后迭经改建、扩建,规模宏大。整个墓地由陵墓、礼拜殿、讲经堂和门楼组成
①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临河县置,属隰州。治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元和志》卷12永和县:“以县西永和关为名。”大业初属龙泉郡。唐属隰州。武德二年(619)移治仙芝谷西(即今永和县), 为东
即旺草场。今贵州绥阳县东北旺草镇。相传东汉名儒尹道真曾在此讲学,故名。1932年于此置尹珍镇。后复名旺草。
①即今河北丰润县西还乡河支流沙流河。《元史·文宗纪》: 致和元年 (1328),上都诸王也先帖木儿、平章秃满迭儿自辽东入,撒敦拒于 “蓟州东流沙河”,即此。②古名汉水、汉川水。即今四川汉源县西北之流沙
隋大业元年(605)置,属冲州。治所在今越南广南——岘港省境。三年(607)属林邑郡。后废。
即今四川若尔盖县北红星乡 (热当坝)。清雍正元年 (1723) 置热当寨土百户。
亦名天街。又名天门街。唐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市) 正南门外大街。唐岑参 《秋夜闻笛》 诗云: “天门街西闻捣帘。”
即浩子口。今湖北潜江市西四十六里浩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