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江

南江

①旧释以为 《尚书·禹贡》 “三江” 之一。《禹贡》 本文仅有北江、中江,并无南江,释经家认为既有北江、中江,必有南江。历来各家解释不一:(1) 《汉书·地理志》 认为在吴县 (今江苏苏州市)南,所指即今吴淞江; (2) 《初学记》 引郑玄 《书注》认为右会彭蠡为南江,所指即今赣江; (3) 徐锴 《说文系传》 认为江出岷山至楚都名南江,所指为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附近一段长江干流; (4) 《水经·沔水注》 说就是 《汉书·地理志》 中从石城 (今安徽贵池县) 首受江水东至余姚入海的分江水,但实际上这条水道并不存在。

②即今广东西江。《南齐书· 州郡志》 广州:“西、南二江,川源深远,别置督沪,专征讨之。” 《方舆纪要》 卷100广东: “西江实兼南江之名。”

③即泷水。今广东罗定、郁南二市县境之泷江、南江。《清一统志 · 罗定州》: 泷水 “源出西宁县西南。一名双林水。……一名晋康水,又名南江”。

④即今广西之郁江。清齐召南 《水道提纲》 卷20: “郁江即广西左江,亦曰南江。”

⑤在今四川西部。《山海经·海内东经》: “岷三江: 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 (成) 都西。”

⑥即綦江。今四川綦江县境之綦江。《清一统志 ·重庆府一》 引 《元统志》: “南江在南川县。众溪会合,至三溪口可通舟楫,行三十里至綦市,又至南江口入江。” 《方舆纪要》 卷69綦江县: 綦江 “在县南,即夜郎溪也,自南川县流入,亦曰南江”。

⑦亦名难江。在今四川南江县境,为渠江上源巴河。《方舆纪要》 卷68南江县 “巴江” 条下: “南江源出米仓山,亦自县治前而南与巴江合,盖二水即巴江上流也。”

⑧即今四川南川市、武隆县境之鸭江 (大溪河)。《明史·地理志》 南川县: “又东有四十八渡水,流入南江。”


(1)古水名。旧释《尚书·禹贡》“三江”之一。《禹贡》本文只有北江、中江,并无南江;释经家认为既有北江、中江,必有南江。各家所指不一:(1)《汉书·地理志》说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南,所指当即今吴淞江。(2)《初学纪》引郑玄《书注》指今之赣江。(3)盛弘之《荆州记》指楚都(今湖北江陵县)附近一段长江干流。(4)《水经注》认为是《汉书·地理志》中从石城县(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首受江水东至余(馀)姚县(今浙江余姚市)入海的分江水,但实际上这条水道并不存在。(2)今水名。在四川省东北部。为渠江正源。源于南江县米仓山南麓,向南流至巴中市三江口右纳恩阳江后称巴河。长161千米。支流众多。河谷深切幽深,富水力资源。滩多流急,不利航运。


猜你喜欢

  • 黑山堡

    明置,属镇番卫。即今甘肃民勤县西南六十里黑山堡村。《清一统志·凉州府二》: 黑山堡“城周一百六十丈。明万历三十三年筑,东西皆近边,置关及驿于此。本朝顺治二年改设把总,康熙十年裁”。

  • 顺阳郡

    ①西晋太康中改南乡郡置,属荆州。治所在酂县 (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西集街北)。辖境相当今湖北老河口、丹江口二市及谷城县,河南淅川、西峡二县地。东晋咸康四年 (338) 复名南乡郡。后复为顺阳郡。南朝宋属

  • 芦子关

    亦曰芦关。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与靖边县交界处。唐杜甫《塞芦子》诗:“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方舆纪要》卷57引蔡梦弼云:“去延州百八十里有土门山,两崖峙立如门,形若葫芦,故谓之

  • 南就聚

    在今河南南阳县南。《续汉书·郡国志》:南阳郡宛县 “有南就聚”。《水经·淯水注》: “淯水之南,又有南就聚。”

  • 遮羊堡

    北宋熙宁七年 (1074) 置,属岷州。在今甘肃岷县东北。

  • 礼城

    即垂惠聚。在今安徽蒙城县西北二十里。《水经·阴沟水注》:濄水“又东南屈,径郎山南,山东有垂德聚,世谓之礼城”。

  • 可镇

    可可以力更的简称。又作克克伊尔根。即今内蒙古武川县驻地可可以力更。

  • 立山

    在今广西梧州市西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08苍梧县:立山“东临大江, 山坂平衍,西极险阨,有径通藤县。山下有三公坡。成化初,督臣韩雍集大僚讲武于此,因名”。

  • 王洪堡

    亦作王鋐堡。明置,属宁夏卫。即今宁夏永宁县南望洪乡。

  • 华容镇

    即今湖北鄂州市西北华容镇。《方舆纪要》卷76武昌县:华容镇“在县西五十里。旧置镇于此。唐为禅林寺”。在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北部、长江南岸。区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6.2万。以华容寺得名。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