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山寺

南山寺

在今福建漳州市南郊九龙江北岸丹霞山下。为闽南著名佛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历代屡经修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修。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殿。大雄宝殿内奉金身坐佛三尊,殿右悬铜钟一口,系元代延祐元年 (1319) 铸造。藏经殿保存明比丘尼血书 《华严经》 和清御颁藏经等。


在山西省五台县台怀镇南龙岗山腰。为祐国寺、极乐寺和善德堂的合称。元元贞二年(1296年)创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清代增修时合为一寺,改称今名。民国初年扩建,遂联成一体。寺依山势建造,错落有致,寺内殿宇形式结构各具特色。大雄宝殿内十八罗汉是五台山罗汉中佳品。墙壁上满绘佛教故事,从佛祖释迦牟尼乘象投胎到涅槃84幅,笔力流畅,色泽浑厚,为明代原作。五台诸寺,以南山石雕艺术称冠。


猜你喜欢

  • 普定卫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即今贵州安顺市。正统三年 (1438) 改属贵州都司。成化中徙安顺州治普定卫城。清康熙十一年(1672) 改为普定县。明洪武年间置,治今贵州省安顺市。属

  • 东曲城县

    北魏皇兴中分曲成县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招远市西五十里东曲城。北齐并入掖县。古县名。北魏皇兴中析曲城县置,治今山东省招远市西北东曲城。属东莱郡。北齐废入掖县。

  • 丁机宜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岸的直名丁宜。明张燮《东西洋考》卷4:“丁机宜,爪哇属国也。幅员最狭,酋众仅千余。柔佛黠而雄,丁机宜境相接也。”《顺风相送》“苧盘往丁机宜针”条:“(长腰屿)出猪母头用庚酉、

  • 把边关

    亦称把边寨关。在今云南凤庆县南四十三里。《方舆纪要》卷118顺宁府:把边关“在把边山上, 为府之险阨”。

  • 瑚叶 (葉) 河

    又作刀毕河。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乌苏里江上源之一乌达比河。《清一统志·吉林一》 “伊津河” 条下: “瑚叶河,在 (宁古塔) 城东九百十里。源出城东南一千里无名山,东北流入乌苏哩江。诸水皆在乌苏哩

  • 陆宝山

    本名陆家山。在今上海市松江县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3嘉兴府:陆宝山“相传有金柱,或云金钟,常有光见。本陆氏山,故名陆宝”。山多土少石,后以取土,遂夷为平地。

  • 建始殿

    三国魏文帝时洛阳正殿。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部。《三国志·魏书 ·文帝纪》 载:黄初元年 (220) 十二月,“初营洛阳宫,戊午幸洛阳”。裴松之按: “诸书记是时帝居北宫,以建始殿朝群臣。”

  • 南雅口

    即今福建建瓯市南南雅镇。《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南平县: 南雅口 “在府北六十五里。地势高耸,下临溪流,有闽越王庙”。

  • 千秋亭

    ①在今河北柏乡县北十四里。东汉光武帝即位处。《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元年(25)行至鄗,“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又《续汉书·郡国志》:高邑县“有千秋亭、五成陌,光武帝即位于此”。

  • 鲍店镇

    清置,属长子县。即今山西长子县北鲍店镇。《清一统志 · 潞安府一》: 鲍店镇 “在长子县北四十里,为太原孔道,本朝康熙中增设驻防”。在山西省长子县北端。面积49.5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