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五谷
即今陕西秦岭子午谷、斜谷、骆谷、蓝田谷、衡岭谷的合称。《资治通鉴》: 唐广德二年(764),“五谷防御使薛景仙讨南山群盗,连月不克”。即此。
即今陕西省秦岭子午谷、斜谷、骆谷、蓝田谷、衡岭谷的合称。唐广德二年(764年)以薛景仙为南山五谷防御使。
即今陕西秦岭子午谷、斜谷、骆谷、蓝田谷、衡岭谷的合称。《资治通鉴》: 唐广德二年(764),“五谷防御使薛景仙讨南山群盗,连月不克”。即此。
即今陕西省秦岭子午谷、斜谷、骆谷、蓝田谷、衡岭谷的合称。唐广德二年(764年)以薛景仙为南山五谷防御使。
即今贵州大方县西落脚河。《方舆纪要》卷123毕节卫: “落析水河在卫南八十里。经归化、鸽鸭二关间,流入水西境,为陆广河之上源。”
①在今江西浮梁县东。《明一统志》 卷50饶州府: 程山 “在浮梁县东六十里。初名石山,陈时程灵洸之裔居其下,族既盛大,遂改山名”。②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南永丰乡。《明史·地理志》 连山县: “旧
十六国前凉置,属武兴郡。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水磨关南二里水寨城 (俗称白虎城)。北魏改名彰县。古县名。十六国前凉置,治今甘肃省永昌县西,属武威郡。北魏时改彰县。
①北宋置,属文安县 (后隶信安军)。在今河北霸州市东南六十里。②北宋置,属黔江县。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南九十里鹿角乡。
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南石坪镇。清道光《江北厅志》卷2:石柱场“去城三十五里”。
即今四川万源市东南里井溪乡。民国《万源县志》卷2:井溪坝在“治东一百六十里”。
元泰定四年 (1327) 置,属八百宣慰司。治所即今泰国清莱府北昌盛。至正二年 (1342)废。元泰定四年(1327年)置,治今泰国清莱府北昌盛。至正二年(1342年)废。
即今北京市平谷县西南错河 (古如水) 入洵河之口。明嘉靖中,俺答南犯,营于洳口,即此。即今北京市平谷县西南错河(古洳水)入泃河之口。明嘉靖中,俺答南犯,营于洳口,即此。
战国赵邑。即今山西离石县。《史记·赵世家》: 肃侯二十二年 (前328),赵疵与秦战,“秦杀疵河西,取我蔺、离石”。古邑名。战国赵邑。即今山西省吕梁市。因邑东北有离石水,故名。赵肃侯二十二年(前328
即今湖南衡东县西南三十八里大浦镇。《清一统志·衡州府二》:大埠市“在衡山县西南八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