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华寺

南华寺

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南沙溪河 (曹溪) 东岸。《舆地纪胜》 卷90韶州: 南华寺 “太平兴国塔:梁天监元年,有天竺国僧智药自西土来,泛舶至汉土,寻流上至韶州曹溪水口,闻其香,掬尝其味,曰此水上流有胜地。寻之,遂开山立石,名宝林。乃云: 此去一百七十年,当有无上法宝在此演法。今六祖南华寺是也。唐万岁通天初,则天皇后锡赉宣诏。元和间,赐塔曰灵照之塔。柳宗元为记焉。开宝八年准敕赐额,乃六祖大鉴禅师道场,为岭外禅林之冠”。寺始建于南朝梁,唐仪凤间,禅宗六祖慧能主持曹溪,发展禅宗南派,有佛教 “祖庭” 之称,成为闻名于世的佛教圣地之一。北宋始名南华寺,沿用至今。寺依山而建,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层次,宏伟壮观。寺内有唐、宋、明等朝代著名文物古迹。


在广东省韶关市南20千米处。依山(大庾岭分脉)面水(北江支流曹溪),峰峦奇秀。是中国佛教著名寺庙之一,有“岭南第一禅寺”之称。初名宝林,创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年)。唐仪凤二年(677年),禅宗六祖慧能主持曹溪,发展禅宗南派,故佛教徒有“祖庭”之称。唐代敕名“中兴寺”、“法泉寺”。宋初赐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寺庙建筑屡经兴废,现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前后七进,绿树婆娑,殿宇辉煌;尚保存唐代卓锡泉、明代灵照塔等古迹和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唐代六祖真身像、千佛袈裟及圣旨、北宋木雕罗汉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陕津

    即大阳关。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晋书·姚泓载记》: 东晋义熙十二年 (416)北伐,晋师至成皋,逼洛阳。后秦姚泓派军援洛阳,又遣姚懿 “南屯陕津为之声援”。即此。即“茅津”。

  • 紫泥泉驿

    清光绪年间置,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七十里。宣统 《新疆图志》 卷80焉耆府: 紫泥泉驿 “旧名哈勒噶阿, 准语哈勒噶谓道路, 言地当山口。……民店四五,地产盐”。

  • 邢家湾

    即今河北任县东北三十六里邢家湾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1任县图:东北有邢家湾。

  • 平茶洞

    北宋政和四年(1114)置,属羁縻思州。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美沙乡(司城街)。宝祜元年(1253)改为平茶承化军民司。元改为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

  • 崇平县

    ①隋开皇十年 (590) 改武定县置,属交趾郡。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永福县东南平州。唐武德四年 (621) 改为武平县。②唐至德二年 (757) 改崇安县置,属九真郡。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寻属爱

  • 城武县

    南朝宋改成武县置,属北济阴郡。治所即今山东成武县。北魏移治今成武县东南郜鼎集。北齐为永昌郡治。隋开皇初废郡,复改成武县,并还旧治。明又改城武县,属兖州府。清属曹州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1925年属曹

  • 扬州

    ①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周礼·职方》:“东南曰扬州。”《尔雅·释地》:“江南曰扬州。”“淮”指淮河,“海”指东海,“江”指长江。②西汉武帝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

  • 甸头山

    在今云南永胜县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7北胜州:甸头山“群峰耸列,林木森蔚。土人于此牧羊,又名牧羊坪”。

  • 述昆镇

    北宋熙宁八年 (1075) 废述昆县置,属龙水县。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南。古镇名。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废述昆州为镇,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南。属龙水县。

  • 阿速江卫

    明永乐四年(1406)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