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义阳郡
①南朝宋泰始五年 (469) 侨置,属南豫州。治所在孝昌县 (今湖北孝昌县北)。后属郢州。南齐属司州。梁天监三年 (504) 为司州治。七年(508) 属南司州。后废。
②南朝宋改义阳郡置,属荆州。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南。隋改为安乡县。
(1)东晋时置,治作唐县(今湖南安乡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洞庭湖西北部地区。隋时改安乡县。(2)南朝宋明帝时置,治孝昌县(今湖北孝感市北)。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孝感、孝昌、大悟等市县。五代周时废。
①南朝宋泰始五年 (469) 侨置,属南豫州。治所在孝昌县 (今湖北孝昌县北)。后属郢州。南齐属司州。梁天监三年 (504) 为司州治。七年(508) 属南司州。后废。
②南朝宋改义阳郡置,属荆州。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南。隋改为安乡县。
(1)东晋时置,治作唐县(今湖南安乡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洞庭湖西北部地区。隋时改安乡县。(2)南朝宋明帝时置,治孝昌县(今湖北孝感市北)。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孝感、孝昌、大悟等市县。五代周时废。
即今山西黎城县治。北宋天圣三年(1025)黎城县移治于此。
①即今吉林白山市东北三岔子镇。清末置巡检于此。梅辑铁路有支线(浑三支线)至此。②在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东北。清张凤台《长白征存录》卷3:“三岔子地方,此地系二十道与二十一二道等沟交尾之所。日俄战时,
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0罗山县:“大乘寺泉在县西南百二十里。引流灌田,其利甚溥。”
一名胜水岩。即今河北抚宁县东北四十五里黄牛顶。海拔895米。《清一统志· 永平府一》“箭笴山” 条下: “东北为胜水岩,以西其巅尤狭,置木梯以行,俗呼为背牛顶,以山后有石如牛,故名。”
北周建德二年 (573) 置,在今陕西榆林市西海流兔河东岸。《元和志》 卷4德静县: “周武帝于此置弥浑戍,南有弥浑水,因名。” 隋开皇三年(583) 改为德静镇。北周置,治今陕西省榆林市西。隋改德静
金改淮安镇置,属合水县。即今甘肃华池县西北怀安乡。
在今浙江临安县城南。《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镠既贵,“昭宗诏鏐图形凌烟阁,改大官山曰功臣山”。山上有功臣塔,山南麓钱坞垄传为钱镠出生地。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元和志》卷34南海县:陆贾故城“在县西十四里。贾之来也,佗不即前,贾故为城以待之”。《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陆贾城,“《志》云:贾使南越时筑。一云赵佗馆贾于此”。
新安江支流。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源出三井尖东北,流至建德市(白沙镇)西入新安江。《元丰九域志》卷5:睦州寿昌县有“寿昌溪”。《方舆纪要》卷90寿昌县:寿昌溪“在县西。源出西南六十里之鹅笼山……流长九十
即乌江。《方舆纪要》 卷70绥阳县: 涪陵水 “即乌江别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