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山镇
在今河北兴隆县东七十五里,半壁山下。清乾隆初于此设巡司。
在河北省兴隆县东南部。面积131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半壁山,人口 1170。以镇东大槐山形似半面山得名。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主产玉米、高粱、谷子,盛产板栗、苹果。乡镇企业规模居全省之首。有胶合板、木器、食品等厂及采矿业。京建公路经此。
在今河北兴隆县东七十五里,半壁山下。清乾隆初于此设巡司。
在河北省兴隆县东南部。面积131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半壁山,人口 1170。以镇东大槐山形似半面山得名。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主产玉米、高粱、谷子,盛产板栗、苹果。乡镇企业规模居全省之首。有胶合板、木器、食品等厂及采矿业。京建公路经此。
唐初置,治所即今云南鹤庆县南坪。后废。唐初置,治今云南省鹤庆县南黄坪。辖境相当今云南省鹤庆县南部、洱源县东部地区。属姚州。后废。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置,属浙江都司。治所在今浙江镇海县东南穿山。清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穿山镇。属定海卫。清初废。
一名清阳城。在今河南修武县东北二十三里李固村。《后汉书· 献帝纪》: 建安二十五年(220),“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都山阳之浊鹿城”。李贤注: “浊鹿一名浊城,亦名清阳城,在今怀州
即今浙江杭州市北及余杭市西之西塘河。南宋淳祐七年 (1247) 开。宋 《淳祐临安志》 卷10:宦塘河“在余杭门外板桥之西”。《清一统志·杭州府一》: 宦塘河 “南接北新、江涨桥河,北达奉口河,北入德
①北周天和六年 (571) 置,属巴西郡。治所在今四川安县东北永安镇。《元和志》 卷33龙安县: 金山县以山为名。隋属金山郡。后废。②北周置,属甘州。治所在今甘肃民乐县境。寻废。③隋开皇十五年 (59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密云县: 棒棰崖,“隆庆元年,三卫彝酋董忽力勾土蛮十万犯边,势甚猖獗,既折墙而出,至棒棰崖迷失道,坠坑死者无算”。即此。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明隆庆元年(15
在今山东荣成市东北六十八里龙须岛镇东,山东半岛最东端。因成山头伸向黄海的尖角得名。中日甲午战争在此发生, 日军进攻威海卫在此登陆。即“成山头”。
即今河北辛集市南三十四里南智丘镇。明万历 《保定府志》 卷2束鹿县: 里社有知丘。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7束鹿县图: 西南有南智丘。
1916年依原边东、边西两道区域合并改置,属川边特别区域。治康定县(今四川康定县)。辖境约当今四川大金川、大渡河以西,西藏巴青、索县、比如、嘉黎、工布江达、林芝、墨脱以东地区。1925年改属西康特别区
东魏武定八年(550)置,属郯郡。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南小归昌。《周书·郑孝穆传》:子译,“宣帝嗣位,授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封归昌县公, 邑千户”。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