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 (猛) 捧
即今云南勐腊县西五十四里勐捧镇。明设版纳勐捧。傣语 “勐” 为地方,“捧” 为会发光的妖精,意即传说有会发光妖精的地方。清代作勐搻。 民国初有县佐驻此。 1940年设勐捧镇。
即今云南勐腊县西五十四里勐捧镇。明设版纳勐捧。傣语 “勐” 为地方,“捧” 为会发光的妖精,意即传说有会发光妖精的地方。清代作勐搻。 民国初有县佐驻此。 1940年设勐捧镇。
唐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南桥步门外。《舆地纪胜》 卷26隆兴府: 南浦亭 “在广润门外。下瞰南浦,往来舟舣于此。在唐固已有之。王荆公诗云: 南浦随花去,回舟路已迷。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明置南浦
在今湖北郧西县西。《方舆纪要》卷79郧西县:鸡岭关在“县西五十里”。因山以名。
亦名望霞峰、美人峰。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北岸,为巫山十二峰之一。南宋陆游 《入蜀记》:“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讬。” 历代咏神女峰之诗篇甚多,如唐刘禹锡 《巫山
即今无量山。在云南南部。唐代至清称蒙乐山,元至清又名无量山。《元混一方舆胜览》 开南州: 蒙乐山 “状若中国之崆峒,蒙氏封为南岳”。《明一统志》 卷87景东府: 蒙乐山 “在府北九十里。一名无量山。高
①在今山西太原市西。《清一统志·太原府一》:山亭“在太原县西。唐建。有张宏靖诸人石刻”。②在今四川三台县南牛头山。唐杜甫诗“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指此。集镇名。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部。属山城街道
即今湖北利川市西南忠路镇。为忠路土司驻地。清有利川县丞及守备驻此。
战国赵简子所立。在今山西和顺县西。《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宝元年(550),高洋欲受东魏禅,“洋拥兵而东,至平都城”,即此。隋开皇十六年(596)于此置平城县。即今山西省和顺县西仪城。东魏武定八年(55
西汉置,属敦煌郡。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一百五里破城子。《元和志》卷40寿昌县:龙勒县“因山为名”。北魏于此置寿昌郡。北周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湖附近。属敦煌郡。因县东南龙勒山得名。
①西晋改昭武县置,属张掖郡。治所即今甘肃临泽县东北昭武村。唐 《初学记》 卷8: “ 《十三州志》 曰: 昭武苏有临泽亭在其东”,县以亭名。《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96北凉录: 北凉沮渠蒙逊玄始九年 (
即辑怀城。又名古牧地。在今新疆米泉县。清乾隆《西域图志》卷2迪化州:古木“在州治东北四十里。乾隆二十七年于其地建辑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