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兴海县

兴海县

1943年改大河坝设治局置,属青海省。治所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大河坝乡。1958年迁治子科滩(今兴海县)。


在青海省东部,东界黄河,南倚阿尼玛卿山。属海南藏族自治州。面积1.31万平方千米。人口6万。辖2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子科滩镇。本共和县地,1939年析置兴海设治局(因治地在大河坝,亦称大河坝设治局)。因时适逢青海地方官僚资本“德兴海”商号建立,遂取其中“兴海”二字为设治局名,后改县时仍沿用。现释为“振兴青海”。1943年改设治局为兴海县。1947年省直辖。1952年改为兴海藏族自治区。1953年复为县,隶海南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1958年移治子科滩。西和北部鄂拉山及其支脉河卡山横贯,南部处青南高原阿尼玛卿山北麓;东为黄河谷地。中部为山地、台地;东北部为台地盆地。属大陆性高原气候。经济以牧业为主,是青海省牧业县之一。牧养藏系羊、牦牛为主。河谷地带种植春小麦、青稞、油菜籽、马铃薯、蚕豆等,兼种少量蔬菜、水果。产冬虫夏草、大黄、秦艽、黄芪、羌活、雪莲等药材和野牦牛、野驴、马、鹿、香獐、棕熊、雪鸡等野生动物。矿产有金、银、铜、铅、锌、石膏、石灰石、大理石等,尤以金、银、煤、铜、锌储量大,品位高。工业有采矿、电力、建材、机械修配、畜产品加工、粮油加工等。青康公路经此。古迹有切吉古城、龙曲古城、夏塘古城、赛宗寺等。


猜你喜欢

  • 小冷沟子

    在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对岸为朝鲜境。清张凤台《长白征存录》卷3:“大小冷沟子,改名景和乡。沟与韩国黑河对口。黑河即长津江,为咸兴南道最大之水。”

  • 杏林堡

    明置,属广宁前屯卫。即今辽宁绥中县(绥中镇)。《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杏林堡“在卫东五十里。宣德三年增置中后千户所于此”。

  • 束色堡

    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北三十六里苏撒坡。清设束色堡汛。“束色堡”彝语意为白彝土司居住的地方。即“束塞堡”。

  • 定远州

    ①蒙古至元四年 (1267) 改武胜军置,属和溪安抚司。治所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二十四年 (1287) 降为定远县。②元至元十二年 (1275) 改牟州千户置,属威楚路。治所在今云南牟定县西北

  • 荡洞堡

    明成化八年 (1472) 建,在今贵州三穗县东北坦洞乡。《方舆纪要》 卷122镇远府邛水司: 荡洞堡 “《黔略》 云,邛水、施秉与洪江一带生苗接踵,清浪卫止控扼在外道路,其苗所自入防御最切者,荡洞、得

  • 水泉关

    古大谷关。明、清名水泉关。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水泉。南接伊川县界。《清一统志·河南府二》:大谷关,“《旧志》:今为水泉关。两岸陡绝,山径崎岖,可以戍守”。即“大谷关”。

  • 西二盟

    清代内蒙古六盟中的西部二盟。即伊克昭盟和乌兰察布盟。旧内蒙古六盟中伊克昭、乌兰察布二盟的合称。

  • 春秋楚邑。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北江口镇。《左传》: 哀公十六年 (前479),“吴人伐慎,白公败之”。即此。西汉置慎县。古邑名。春秋楚邑。在今安徽省颍上县西北江口镇。《左传》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吴

  • 佛日山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十里星桥镇佛日坞。宋《淳祐临安志》卷9:佛日山“在母山之东北,高六十余丈,中有古刹名佛慧,东坡、少游、杨杰、司马才仲、范石湖皆有留题”。

  • 义招县

    东晋义熙九年(413)以东官五营置,属义安郡。治所即今广东大埔县。隋大业初改为万川县。古县名。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置,治今广东省大埔县。属义安郡。隋大业初改万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