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苏木
即今内蒙古卓资县东北八苏木乡。清同治间属蒙古族原正红旗第八苏木,故名。1949年为正黄旗驻地。
即今内蒙古卓资县东北八苏木乡。清同治间属蒙古族原正红旗第八苏木,故名。1949年为正黄旗驻地。
高句丽置,在今辽宁抚顺市劳动公园内古城。《旧唐书· 韦挺传》: 贞观十九年 (645)征高丽,唐军 “破盖牟城,诏挺统兵士镇盖牟”。即此。
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北。《元和志》卷11黄县:大入故城“在县北二十里。司马宣王伐辽东造此城,运粮船从此入,今新罗、百济往还常由于此”。
在今广东龙门县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增城县:陈峒山“脉自庾岭而来,势如卓旗。山侧有小阜突出,增江源于此”。
亦作青吉斯河。即乌伦古河西源。在今新疆青河县境。源出县北阿尔泰山西南麓,南流经县城西,又南流先后与察罕河、布尔根河会合,又南流折西北流,名乌伦古河。
西周邑,即今山西霍州市。《国语·周语上》:厉王暴虐,国人暴动,“乃流王于彘”。《汉书·地理志》 河东郡彘: “周厉王所奔。” 西汉改置彘县。古邑名。西周邑。在今山西省霍州市。因附近有彘水,故名。公元前
南宋绍定四年 (1231) 改盱眙军置,治所即今江苏盱眙县。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为招信路。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改盱眙军置,治盱眙县(今属江苏)。辖境相当今江苏省盱眙县、安徽省天长市地。
唐开元十七年 (729) 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汉源、石棉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在今黑龙江省铁力市东南。《清一统志·吉林一》:巴兰窝集“在宁古塔城东北六百五十里,混同江之北”。巴兰河源于此。
即今江西铅山县东南石塘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1广信府铅山县:“县东路出东门十里至五通庙, 又十里至横坂, 又十里至石塘汛。”(1)在浙江省温岭市东南沿海、松门半岛上。浙江省著名渔镇。面积16.
即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宋史·高宗纪二》:南宋建炎三年(1129)二月,“内侍邝询报金兵至,帝披甲驰幸镇江府。是日,金兵过扬子桥”。村名。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部,与古运河西岸高旻寺隔河相望。属施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