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信安县

信安县

①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新安县置,属东阳郡。治所即今浙江衢州市。唐武德四年 (621)为衢州治。天宝、至德间为信安郡治。咸通中更名西安县。

②南朝梁置,属西阳郡。治所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十五里。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麻城县。

③隋大业十年 (614) 置,属黔安郡。治所在今四川武隆县东南。《寰宇记》 卷120黔州信宁县: “以地居信安山,遂以信安为名。” 唐武德二年 (619) 改为信宁县。

④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 改义宁县置,属广州。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天台。熙宁五年(1072) 废为镇入新兴县,元祐元年 (1086) 复为县;绍圣元年 (1094) 又废为镇,后又复为县,属广州。南宋建炎初废。

⑤南宋咸淳三年 (1267) 改常山县置,属衢州。治所即今浙江常山县。元至元十三年 (1276) 复改常山。

⑥金大定七年 (1167) 改信安军置,属霸州。治所在今河北霸州市东信安镇。元光元年 (1222) 升为镇安府。


古县名。(1)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一说太康三年)改东阳郡新安县置,治今浙江省衢州市。唐武德四年至六年(621—623)为衢州治。垂拱二年(686年)复为衢州治。咸通中改名西安县。(2)南朝梁置,治今湖北省麻城市东。属义阳郡,陈属建平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麻城。(3)隋大业十二年(616年)置,治今重庆市武隆县东南,属黔安郡。唐武德二年(619年)改信宁县。(4)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改义宁县置,治今广东省新会市西南天台,属广州。熙宁五年(1072年)降为镇,元祐元年(1086年)复为县。绍圣元年(1094年)又降为镇,旋恢复县。南宋建炎初废。(5)金大定七年(1167年)降信安军置,治今河北省霸州市东北信安镇。元光元年(1222年),伊拉仲夹努移屯信安。高阳公张甫因奏:信安本臣北境,地当冲要,乞权改为府以重之,诏改信安为镇安府。(6)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以常山县改名,即今浙江省常山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复名常山县。


猜你喜欢

  • 吴中

    ①泛指春秋时吴地。《史记·项羽本纪》:“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②旧时对吴郡或苏州府的别称。(1)泛指春秋时吴地。《史记·项羽本纪》:“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2)旧时对吴郡或苏州府(治今苏

  • 乌云河

    在今黑龙江省嘉荫县西北。源出伊春市东北小兴安岭南,东北流至嘉荫县西北双河镇附近注入黑龙江。民国《黑龙江志稿》卷4:乌云河在“(乌云)县东南百里。二源出玛哈拉山,东北流九十里注于黑龙江”。

  • 木曹关

    元置,在今陕西城固县。《方舆纪要》卷56城固县“斗山”条:“明初下汉中, 明昇遣将来攻,徐达驰援,屯益门镇,遣傅友德径趋黑龙江,夜袭木曹关,攻斗山砦。”《清一统志·汉中府二》 引《府志》:“北木曹关,

  • 虹县

    ①东汉改��县置, 属沛国。 治所在今安徽五河县西五十二里东刘集镇附近。东晋废。②唐武德四年 (621) 析夏丘县置,为仁州治。治所在今安徽固镇县东南仁和集乡。贞观八年(6

  • 汪家口

    黄河冲击决口。在今安徽砀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29砀山县:陈霜口河“南流十里,至汪家口,大河尝冲决于此”。

  • 平原省

    1949年8月在冀鲁豫根据地基础上设置,省会新乡市(今河南新乡市)。辖境相当今河南北部、山东西南部及河北临漳县西南部地。1952年11月撤销,并入河南、山东二省。旧省名。1949年以原冀鲁豫解放区为基

  • 瓠山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 (州城镇北二十里)。山圆而长,故名。《汉书· 宣元六王传》: 哀帝时“瓠山石转立”。注: “晋灼曰: 汉注作报山。山胁石一枚,转侧起立,高九尺六寸,旁行一丈,广四尺也。师古曰: 报

  • 安汉湖

    在今湖北汉川县东北。《方舆纪要》卷76汉川县:安汉湖在“县东北二十里。一名冈下湖”。

  • 城县

    北魏改郏县置, 属广州南阳郡。 治所即今河南郏县。西魏废。

  • 五亩

    在今云南元阳县东北二十二里。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清初设掌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