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府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保定路置,属北平行中书省 (后直隶京师)。治所在清苑县 (今河北保定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太行山以东,潴龙河、唐河、拒马河之间及高碑店、雄县、深泽、深县、辛集等县市地。1913年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置,治清苑县(即今河北保定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太行山以东,潴龙河、唐河、拒马河之间,及定兴、新城、雄县、深泽、深县、束鹿等地。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部也先进攻京师,即取道紫荆关经此北上。明属京师,清属直隶。1913年省。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保定路置,属北平行中书省 (后直隶京师)。治所在清苑县 (今河北保定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太行山以东,潴龙河、唐河、拒马河之间及高碑店、雄县、深泽、深县、辛集等县市地。1913年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置,治清苑县(即今河北保定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太行山以东,潴龙河、唐河、拒马河之间,及定兴、新城、雄县、深泽、深县、束鹿等地。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部也先进攻京师,即取道紫荆关经此北上。明属京师,清属直隶。1913年省。
即今辽宁黑山县大虎山镇。《清史稿·地理志》 新民府镇安县:京奉铁路在县境有四站,打虎山为一站。
1948年苏北革命根据地改盐城县为叶挺县,治所即今江苏盐城市。以纪念叶挺将军而命名。1949年复名盐城县。旧县名。苏皖边解放区设。1946年由江苏省盐城县改置,以纪念叶挺烈士。同时将县城改名叶挺城。1
在今江苏宝应县南。《水经·淮水注》: “永和 (安) 中,患 (樊梁) 湖道多风,陈敏因穿樊梁湖北口下注津湖径渡,……兴宁中,复以津湖多风,又自湖之南口,沿东岸二十里穿渠入北口,自后行者不复由湖。”
亦作梁渔务。辽置,属辽阳府。在今辽宁黑山县东。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 改为望平县。辽置,在今辽宁省黑山县东。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升为望平县。
①唐开元十一年(723)改并州置,治所在太原县(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曲以南、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和阳泉市、平定、寿阳、昔阳、盂县等地。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复为并州,移治阳曲县
即今湖北南漳县东南十四里涌泉镇。清有外委驻防。
在今陕西渭南市东东阳水附近。为长安与洛阳间重要陆路交通驿站。《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六年(534),北魏主循河西行,宇文泰备仪卫迎帝,“谒见于东阳驿”。即此。在今陕西省渭南市东东阳水附近。为隋唐时长
又名新河驿。明置,属山丹卫。即今甘肃山丹县东南四十里新河村。《方舆纪要》 卷63山丹卫: 新河堡 “正德中,边将张鹏等败寇于新河北山坡,即此”。
清光绪元年(1875)置,治所在淡水县(今台湾省台北市)。辖境相当今台湾省新竹、宜兰以北地区。光绪二十年(1894)为台湾省会。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占领,府废。清光绪元年(1875年)置,治淡水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北。《左传》:昭公五年 (前537),楚莫敖屈生赴晋,过郑,郑伯“劳屈生于菟氏”。即此。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尉氏县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