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山水
在今江西宜春市南。《新唐书·地理志》袁州宜春县:“西南十里有李渠,引仰山水入城,刺史李将顺凿。”明《寰宇通志》卷39袁州府:仰山水“在府城南六十里。其源发于三镬潭,北历獭,经过仰山,东至蒲村入秀江”。《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宜春县:仰山水“源出仰山侧,北流经府东北十五里广顺桥下入于秀江”。
在今江西宜春市南。《新唐书·地理志》袁州宜春县:“西南十里有李渠,引仰山水入城,刺史李将顺凿。”明《寰宇通志》卷39袁州府:仰山水“在府城南六十里。其源发于三镬潭,北历獭,经过仰山,东至蒲村入秀江”。《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宜春县:仰山水“源出仰山侧,北流经府东北十五里广顺桥下入于秀江”。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巩州。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南高罗村。天宝元年 (742) 属因忠郡,乾元元年 (758) 复属巩州。后废。
三国魏改沓氏县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镇东南。西晋废。古县名。三国魏改沓氏县置,治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大岭屯古城。属辽东郡。《三国志·魏志·齐王芳纪》:景初三年(239年),“以辽东东
明正德七年(1512)置,属思恩府。治所迁徙无常。嘉靖七年(1528)移治三里(今广西上林县东北三里镇)。八年(1529)废。古县名。明正德六年(151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西南乔村,嘉靖
亦作都斤山、乌德犍山。即今蒙古国西南之杭爱山。《周书·突厥传》:“可汗恒处于都斤山,牙帐东开,盖敬日之所出也。”古山名。见于《通典·边防》。又作都斤山(《隋书·北狄传》、《太平寰宇记》)、郁督军山(两
1927年析登封、洛阳、临汝、伊阳四县地置,属河南省。治所在白沙镇(今河南伊川县东二十二里白沙乡)。1932废入伊川县。旧县名。1929年由洛阳县巽区大部,登封县之吕店、余四二里,临汝县之梁家河、南卫
即今湖北黄石市。旧属大冶县。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大冶县东北有石灰窑市。1948年与黄石港、道士洑合设石黄镇。1950年改设黄石市。
1928 年改毛目县置,属甘肃省。治所即今甘肃金塔县东北鼎新镇。1956年并入金塔县。旧县名。1928年由毛目县改名,取更新之意。治今甘肃省金塔县东北鼎新。1956年撤销,并入金塔县。
明永乐三年(1405)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吉林汪清县嘎呀河以东地区。后废。明永乐三年(1405年)置。治今吉林省嘎呀河以东地区。属奴儿干都司。永乐后期,西迁至鸭绿江北,以后渐成建州一部。
即今河北沧县东南二十七里七里淀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沧州图:东南有七里淀。即“七里海”。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舆地纪胜》 卷81寿昌军: 散花滩 “在武昌西北。欧阳修 《集古录》 谓其地为吴王散花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