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子
即今黑龙江省双城市北五家镇。清光绪《吉林全省地舆图》:双城厅北有五家子。民国《双城县志》卷2:出城东北行,“厢蓝旗四屯五十里五家子,逾此滨江县大路”。
即今黑龙江省双城市北五家镇。清光绪《吉林全省地舆图》:双城厅北有五家子。民国《双城县志》卷2:出城东北行,“厢蓝旗四屯五十里五家子,逾此滨江县大路”。
即今江苏大丰县西南刘庄镇。《方舆纪要》卷22淮安府:“刘庄在府东南百五十里。嘉靖三十八年,倭据庙湾,东侵淮安,官兵败之于姚家荡,又败之于刘庄,贼复遁入庙湾,寻败走。官军追至虾子港,贼乘舟开洋遁去。”村
即今南广水。从今云南威信县境往北流入四川。《寰宇记》卷79戎州:“黑水,从胡监生僚界出东海,流入蜀江,唐天宝六年改为皂水。”
即今福建厦门市西南鼓浪屿。中隔700多米的厦门海峡与厦门对峙。开拓于元末,原名园沙洲、园沙仔,后又有李厝澳、内厝澳之称。岛上西南端海岸边有块岩石,中有竖洞,人可穿过,波涛冲击,声如擂鼓,人称之为 “鼓
即端门大街。在隋唐东都皇城正门端门之南,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内。《隋书·音乐志》载,隋炀帝在洛阳时,每年正月十五,在天津街上盛陈百戏,“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弹弦擫管以上一万八千人,大列炬火,光天烛
西汉初元元年(前48)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东南。东汉永元八年(96)改为平都县。西汉初元元年(前48年)置,治今江西省安福县东南。属豫章郡。东汉永元八年(96年)改为平都县。
即土兀拉河。又作秃兀剌、秃忽剌、秃剌、土剌。今蒙古国土拉河。《元史·太祖纪》:“遂会(汪罕)于土兀剌河上,尊汪罕为父。”
即今广东深圳市宝安区西北福永镇。《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东莞县: 福永镇 “在县西南。有福永巡司,旧为屯门固戍寨,洪武三年改置巡司,三十一年迁于福永村,因改今名”。(1)古镇名。即今广东省东莞市南
即苏吉丹。在今印度尼西亚中爪哇锦石一带。《明史·苏吉丹传》: “苏吉丹,爪哇属国,后讹为思吉港。国在山中,止数聚落。酋居吉力石。”
在今四川巴塘县北。清雍正七年(1729)置冈里土百户。
在今河北遵化市东南六十里铁厂镇。元置冶铁于此。明宣德中移至松棚峪。正统三年(1438) 复置于此,万历中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