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台县

五台县

隋大业二年(606)改驴夷县置,属代州。治所即今山西五台县。《元和志》卷14称,“因山为名也”。后属雁门郡。唐属代州。金贞祐四年(1216)升为台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改为五台县,属太原府。八年(1375)改属代州。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东北部、太行山北部西麓,邻接河北省。属忻州市。面积 2865 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6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台城镇。西汉置虑虒县,属太原郡。三国魏属新兴郡。晋废。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驴夷县,属新兴郡;永安中改属永安郡。北齐改属雁门郡。隋大业二年(606年)改为五台县,因境内五台山得名(《元和郡县志》),仍属雁门郡。唐、五代、北宋属代州。金贞祐四年(1216年)升为台州。元属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五台县,初属太原府,后属代州。清因之。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忻县专区,1967年属忻县地区,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属忻州市。地处五台山地。因山有五峰,高出云表,山顶平广,形似土台,故名。其中北台高3058米,有“华北屋脊”之称。滹沱河、清水河、滹阳河、滤㴲河、泗阳河、小银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莜麦、豆类、薯类为主。盛产台蘑、台参。矿产有煤、铁、铜、铅、金、镍、钴、锌、钼、磷、铝土、云母、石英、硼、白云石、重晶石、花岗石等。工业有煤炭、冶金、机械、化工、建材、陶瓷、工艺美术等。旅游业为支柱产业。阳繁、忻长公路和五台—恒山—大同云冈的旅游线经此。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龙泉寺、碧山寺和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等。


猜你喜欢

  • 走马水

    即今陕西省北部无定河支流淮宁河。源出子长县西北高柏山下,东流径子洲县,至绥德县入无定河。《后汉书·段熲传》:建宁元年(168),“夏,熲复追羌出桥门,至走马水上。寻闻虏在奢延泽,乃将轻兵击破之”。古水

  • 洧仓

    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洧水 (双洎河) 旁。《三国志·魏书 ·武帝纪》 裴注引 (献帝起居注》曰: 东汉建安十九年 (214) 二月,“癸酉,二贵人至洧仓中,遣侍中丹将冗从虎贲前后骆驿往迎之”。《晋书·石

  • ①春秋秦邑。在今陕西澄城县南。《左传》:文公四年(前623),“晋侯伐秦,围邧、新城”。②即阮国。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南。古邑名。又作刓。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省澄城县东南。《史记·十二诸侯表》:秦穆公三十七

  • 独流口

    即今天津市静海县北独流镇。《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六年 (959),世宗北伐契丹,亲率水军自乾宁军沿流而北,“至独流口,溯流而西”,即此。即今天津市静海县北独流镇。《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六年(95

  • 洵阳坝

    即今陕西宁陕县东北旬阳坝镇。《清一统志·西安府三》: 洵阳坝汛 “在宁陕厅北一百四十里。嘉庆十九年设把总分防”。

  • 禾山寺

    在今江西永新县西秋山。《清一统志·吉安府二》:禾山寺“在永新县西禾山赤面峰下。旧名甘露寺。唐宋僧徒最盛,千僧釜尚存。山前龙门溪,悬流长数十丈”。

  • 溪河集

    一作小溪河。即今安徽凤阳县东四十里小溪河镇。《清一统志·凤阳府二》: 溪河集 “在凤阳县。本朝乾隆三十一年,由县城移县丞驻此”。

  • 塔里寒

    亦作塔里干。在今阿富汗西北迈马纳西南。《元史·太祖纪》: 十七年 (1222),皇子拖雷“遂与帝会,合兵攻塔里寒寨,拔之”。元代为察合台汗国属地。

  • 慈乐寨

    即今广东怀集县西六十里梁村镇。明、清于此置慈乐寨巡司。在今广东省怀集县西。明、清置巡检司于此。

  • 陀陵县

    北宋置,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驮卢镇。元属太平路。元末太平路曾治于此。明属太平府。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并入永康州。古县名。北宋羁縻县,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东北驮卢。属邕州。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