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落径
即今广东普宁市西南云落镇。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广东省普宁市西南云落。明嘉靖中置巡检司于此。
即今广东普宁市西南云落镇。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广东省普宁市西南云落。明嘉靖中置巡检司于此。
①即龙刚县。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宋书·州郡志》:“龙定令,晋武帝太康元年立桂林之龙冈,疑是。永初郡国、何、徐并云龙定。”②隋开皇九年(589)改襄国县置,属洺州。治所即今河北邢台市。《元和志》卷15
亦名牛头寨。在今四川梁平县西仁贤镇牛头村。南宋淳祐二年(1242),为抗元建城于赤牛山,移梁山军及梁山县于此。
北宋置,属延安府。即今陕西安塞县北青石崖村。
北周明帝二年(558)改安戎县置,属河北郡。治所在今山西芮城县东十里东张村。天和二年(567)移治今芮城县。唐属陕州。金属解州。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中条
在今广东潮州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03潮州府海阳县:九郎山“在府东北十里。起伏有九,右为尖峰,高百余丈”。《清一统志·潮州府》:九郎山,“《寰宇记》云:县有九侯山,疑即此”。
在今广东曲江县南。《舆地纪胜》 卷90韶州: 宣溪水 “在曲江县 (今韶关市) 南八十里。源出螺坑”。《清一统志 · 韶州府》: 宣溪 “源出罗坑。东流六十里与溱水合。唐韩愈诗: 韶州南去接宣溪”。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银州置,治所在儒林县 (今陕西横山县东党岔乡)。辖境相当今陕西米脂、佳县和榆林市东南部、横山县东部地。乾元元年(758) 复为银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银州置,治儒林县(
一作吴头楚尾。指今江西北部一带。春秋时为吴、楚二国接壤之地。《方舆胜览》 卷19隆兴府: 吴头楚尾,“ 《职方乘》 记豫章之地为楚尾吴头”。朱熹 《铅山立春》 诗: “雪拥山腰洞口,春回楚尾吴头。”即
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虎丘山上。《吴地记》:剑池“旁有石可坐千人,号千人石”。
即今广东惠州市南三栋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22归善县:“四围社约堡,城南五里,……往来大道有镇龙墟、三栋墟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