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萨替里寺
明代西藏寺名。藏传佛教噶举教派帕主支派的主寺,1158年建。在今西藏乃东县泽当东北之雅鲁藏布江北岸。
明代西藏寺名。藏传佛教噶举教派帕主支派的主寺,1158年建。在今西藏乃东县泽当东北之雅鲁藏布江北岸。
在今四川忠县西南。《方舆纪要》卷69忠州:花林水驿“在州西八十里”。明成化有《重修花林驿记》。清张问陶有《花林驿》诗。
在今西藏聂荣县境,为怒江上源喀喇乌苏河的支流。《清一统志·西藏》:布克沙克河“源出喇萨北七百余里喀尔占古察岭,南流三百余里,西合都回山之水,名沙克河。又东南流二百四十余里,西受枯蓝河,北受布克河,又东
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北十八里金汇镇。清光绪 《奉贤县志》 卷1: “金汇桥在金汇塘东,距治 (今奉城镇) 三十里。棉花市最繁盛。”1978年因开金汇港,旧镇被大部分拆除,于港东建新镇。
即游顿街。今江西临川市南四十里油顿。
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 于绥靖屯置,属四川提督。在今四川金川县。
即胡卢河。又名宁晋泊。在今河北宁晋县东南。以与其南大陆泽(称南泊)相对而言。《清一统志·赵州一》:胡卢河,“《通志》:宁晋泊,即北泊也。洨、沙、槐、泲、七里、滏阳诸水咸入焉。自滹沱河南徙,由贾口而入,
即拉里。在今西藏嘉黎县西北嘉黎。清 《西藏图考》 卷3: 拉里 “ 一作喇里”。
一名长塘湖、长荡湖。即今江苏金坛市南长荡湖。《初学记》 卷7: “张勃 《吴录》: 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以其周行五百余里,故以五湖为名。或说以太湖、射贵湖、上湖、洮湖 (洮湖一名长塘湖,在义兴)、滆湖
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90严州府建德县: 湫山在 “府 (治今梅城镇) 东北四十里,与乌龙山及桐庐县之清凉山相峙,高六百丈,周百里,上有石湫,岁旱不涸,因名”。
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北九十里。岛西有寨。明洪武四年 (1371) 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