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陵山
即富春山。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南四十里严陵乡。《寰宇记》卷95桐庐县引《舆地志》云:“桐庐有严陵山,境尤胜丽,夹岸是锦峰绣岭,即子陵所隐之地, 因名。”
又称富春山。在浙江省桐庐县南、七里泷左岸。以东汉严光(字子陵)隐此耕钓得名。山峦挺秀,俯瞰钱塘江,景色壮丽。海拔310米,主要由贡岩、泥岩组成。山腰耸起两磐石,东西对峙,顶平如砥。相传东台为严子陵钓台;西台为南宋谢翱恸哭文天祥之地。两台之间有亭。山顶有田十余亩。山麓有严先生祠、清风轩、客星亭、碑廊、石坊等。
即富春山。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南四十里严陵乡。《寰宇记》卷95桐庐县引《舆地志》云:“桐庐有严陵山,境尤胜丽,夹岸是锦峰绣岭,即子陵所隐之地, 因名。”
又称富春山。在浙江省桐庐县南、七里泷左岸。以东汉严光(字子陵)隐此耕钓得名。山峦挺秀,俯瞰钱塘江,景色壮丽。海拔310米,主要由贡岩、泥岩组成。山腰耸起两磐石,东西对峙,顶平如砥。相传东台为严子陵钓台;西台为南宋谢翱恸哭文天祥之地。两台之间有亭。山顶有田十余亩。山麓有严先生祠、清风轩、客星亭、碑廊、石坊等。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校尉暗沙。1935年公布名称为东北社礁。1947年改名校尉暗沙。
即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江镇。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琼山县图:东南有三江市。
①西汉高帝七年 (前200) 封杜得臣为棘阳侯,元朔五年 (前124) 改为县。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县南。《汉书·地理志》 南阳郡棘阳县注: 应劭曰,“在棘水之阳”。故名。西晋属义阳郡。南朝宋属
唐贞观八年 (634) 改西平州置,属戎州都督府。治所在附唐县 (今贵州兴义市)。以盘江为名。后废。唐贞观八年(634年)以西平州改名,治附唐县(今贵州兴义市)。后地入南诏废。
即汉长安城章城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雁秋门村东南二里。《水经·渭水注》: “西出南头第一门,本名章门。”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置,后为天水郡治。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北长道镇。北周省入长道县。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置。治今甘肃省西和县北长道镇。为天水郡治。西魏为南天水郡治。北周废。
①北周武成二年(560)改垫江县置,为巴郡及楚州治。治所即今四川重庆市。《元和志》卷33巴县:“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如巴字,故谓之巴,因以为名。”隋开皇初为渝州治,大业三年(607)为巴郡治。唐武德
又名沟,俗称口。清置,属天津县。即今天津市北汉沟,接武清县界。清设把总驻守。
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有辛峰亭,峰之麓有子游墓,峰之东有虞仲墓,峰之西为乾元宫,宫西有昭明读书台,相传为梁昭明太子读书处。
即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东南十五里之鼎足山。《汉书·地理志》 甾川国东安平: “菟头山,女水出,东北至临甾入巨定。” 《水经· 淄水注》:“ (女) 水出东安平县之菟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