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两广

两广

①总督名。明景泰三年(1452)置,成化元年(1465)兼广东、广西巡抚,驻梧州府(治今广西梧州市)。嘉靖四十五年(1566)总督只兼巡广西,驻肇庆府(治今广东肇庆市)。隆庆三年(1569)又置广西巡抚,除兼职。四年,罢广东巡抚,改为提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巡抚广东。万历三年(1575)仍改总督,加带管盐法。清顺治元年(1644)置广东总督,驻广州府(治今广州市),兼辖广西。十二年,徙治梧州府。康熙二年(1663)别置广西总督,总督移驻廉州府(治今广西合浦县)。三年,复合为一,移驻肇庆府。后或分或合,十二年仍为两广总督。民国废。

②地区名。又作二广。即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宋史·哲宗纪》:元祐七年(1092),“罢二广铸折钱”。《元史·世祖九》:至元十九年(1282),“诏两广、福建五品以下官,从行省就便铨注”。


地区名。广东、广西的合称。与“两粤”同义。宋分岭南道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合称“两广”。《宋史·宁宗纪》:开禧三年(1207年)五月戊寅,“用四川宣抚司奏:吴曦党人张伸之等一十六人除名,编配两广及湖南诸州”。元广东、广西各置宣慰使司等官,亦通称“两广”。《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十年(1283年)二月戊子,“定两广、四川戍军二、三年一更”。明、清置两广总督。“两广”一名沿用至今。


猜你喜欢

  • 湛江市

    1945年以旧广州湾法租借地区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湛江市。简称湛。在广东省西南的雷州半岛上,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1.15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360平方千米)。人口713.9万(市辖区144.2万

  • 海澶山

    即海坛山。今福建平潭县海坛岛。《元和志》 卷29福州长乐县: 海澶山在 “县东一百二十里。山在大海中,周回三百里”。《元丰九域志》、《方舆纪要》 等均作海坛山。

  • 马陆镇

    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马陆镇。清光绪《嘉定县志》卷1:马陆镇“昔有马军司陆南大居此,故名”。在上海市嘉定区中东部。面积31.43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马陆,人口2000。相传因南宋马军司陆

  • 汉嘉郡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改蜀郡属国都尉置,属益州。治所在汉嘉县(今四川芦山县。一说在今名山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名山以西,宝兴以南,泸定以东,九龙、汉源以北地区。西晋永嘉以后废。三国蜀章武元年(22

  • 羊山寨

    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北一百里羊山后。《方舆纪要》卷36即墨县:走马岭寨“在县东北九十里。又东北十里有羊山寨”。

  • 枇杷山

    在今四川重庆市旧城内。海拔345米。民国时,四川军阀王陵基建私宅于此。1949年以后辟为公园,为观赏重庆山城夜景最佳处。在重庆市区内、长江北岸。相传旧时因遍植枇杷树而得名。海拔345.6米。林木茂密。

  • 三会驿

    明置,在今湖北恩施市东。《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三会驿“在卫东百二十里”。

  • 幙山

    即今安徽泾县东北三里象山。下临幕溪。《方舆纪要》 卷28泾县: 幙山在 “县东三里。相传左难当与铺公祐相持于此,故垒尚存。其西有两峰最高,与县西响山相对,如门户然,为县治拱卫”。

  • 聊城

    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北二十二里阎觉寺镇附近聊古庙。《左传》: 昭公二十年 (前522),晏子曰: “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多矣。” 又 《战国策·齐策》: “燕将攻下聊城”,即此。秦置

  • 宁越营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改镇西千户所置,属建昌镇。治所在海棠关(今四川甘洛县西北海棠镇)。初设守备,后改都司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