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江

东江

①又名上江、白蚬江、白蚬湖。为古代太湖尾闾之一。晋顾夷《吴地记》、庾阐《扬都赋注》、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皆以此为《尚书·禹贡》 的三江之一。故道自今江苏吴县东南三十里古三江口与松江分流,经白蚬湖东南流入海。8世纪以后逐渐湮废。

②即东阳溪。在今浙江金华、义乌二市境内。《方舆纪要》卷93义乌县:东江“即东阳溪也, 自东阳县流入境,县境诸山溪之水悉流合焉,至县东三里始有东江之名”。《清史稿·地理志》 义乌县:“东江,古乌伤溪。”

③在今湖南常宁县东。《方舆纪要》卷80常宁县:东江“在县城东。源出县南六十里天窗岩,北流入湘”。

④即今广东南雄、始兴、曲江、韶关等县市境之浈江。《初学记》卷6“”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始安郡有东北二江。……东江发源于南康大庾峤下,经始兴县界,南流西转,与北江合于郡东,注于南海。”《水经·溱水注》:“东溪亦名东江,又曰始兴水……又西注于北江,谓之东江。”

⑤即今广东东部之东江。为粤江主要支流。《方舆纪要》卷100广东:“东江源出江西安远县界,流入惠州府龙川县境,至县南为龙江。又西南流经河源县南为槎江,南流至府城东北,折而西,过博罗县南,又西南流入广州府东莞县境,经县北,又经增城县南,而至府之南境会西江以入海。”

⑥即皮岛。今朝鲜铁山县南之椵岛。《明史·毛文龙传》:天启年间,文龙“设军镇皮岛如内地。皮岛亦谓之东江,在登、莱大海中,绵亘八十里,不生草木,远南岸,近北岸,北岸海面八十里即抵大清界,其东北海则朝鲜也。岛上兵本河东民, 自天启元年河东失,民多逃岛中”。


(1)古水名。(1)古代太湖尾闾之一。又名上江。晋顾夷《吴地记》、庾阐《扬都赋注》、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皆以此为《尚书·禹贡》三江之一。故道自太湖之东七十里三江口分松江经白蚬湖东南流入海。自公元8世纪以来,逐渐湮塞。(2)今广东省北江上游浈水的古称。又称东溪;因在始兴县境内,亦称始兴水。(2)今水名。(1)珠江东支。古称涅水。又称循江、龙川江。在广东省东部。清《广州府志》:“以其在省治之东,故谓之东江。”东源寻乌水,西源定南水(九曲河),均出江西省南部安远、寻乌两县间,南流到广东省龙川县五合附近汇合,折向西南流,至珠江三角洲狮子洋出虎门入海。长523千米,流域面积3.32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737米3/秒。上游多峡谷险滩,中游沙洲棋布。主要支流有新丰江、增江、西枝江、秋香江、浰江等。新丰江等支流上建有水库和水电站。龙川县以下可通航。(2)即“贡水”。(3)即“皮岛”。


猜你喜欢

  • 小莱芜山

    在今广东澄海市东南。《清一统志·潮州府》 “莱芜山”条:“小莱芜在(澄海)县东南十里。一名留子山。”

  • 披衣山

    一名云山。在今四川蓬安县东南河舒镇北燕山寨。《寰宇记》 卷139朗池县: 披衣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天将雨,山上云雾驰曳如披衣焉,上有云山寺”。

  • 隆子宗

    即今西藏隆子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隆子宗。“隆子”,藏语意为须弥山顶。1960年改设隆子县。驻机当。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隆子县机当。1960年撤销,改置隆子县。

  • 别古庄

    即今河北永清县东三十里别古庄镇。清乾隆《永清县志》图:东有别古庄。

  • 马渚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近洛阳汉魏故城北。黄河津渡处。《魏书·孝庄纪》:“北来军士及随驾文武,马渚立义。”即此。在今河南省孟津县西。为黄河津渡处。南朝梁中大通元年(529年)尔朱荣奉魏主命南讨元颢,相持于河

  • 平羌郡

    北周保定元年(561)置,属嘉州。治所在平羌县(今四川乐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乐山、峨眉山二市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治平羌县(今四川乐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乐山市一

  • 大黑河

    亦名黑河。古名芒干水。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为黄河上游支流。源出大青山,西南流至托克托县南河口村注入黄河。又称荒干水、白渠、金河。蒙古语称伊克图尔根郭勒,意为“大湍急河”。以流域内土质呈黑色而

  • 岐平镇

    北宋改岐平县置,属奉国县。即今四川苍溪县东北一百里岐坪镇。

  • 东浚稽山

    在今蒙古国西南推河与塔楚河之间之古尔班博克多山。《汉书·李陵传》:天汉二年(前99),“诏陵‘以九月发,出遮虏鄣,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

  • 青云 (雲) 寨

    在今福建沙县西。《明通鉴》: 洪武元年 (1368) 六月,“ (陈) 友定故将金子隆、冯谷保等复率众寇延平,(延平卫部将蔡玉) 击败之,追至沙县青云寨,子隆负险拒守”,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