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威楚县置,为楚雄府治。治所即今云南楚雄市。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云南卷上: “威楚,酋名。更威为雄。” 民国初属云南滇中道。1916年直属云南省。1983年改设楚雄市。古
即今河南浚县西南六十里淇门。当卫河与淇河交汇处。《旧五代史·梁书 ·太祖纪》: 唐大顺元年 (890),朱全忠 “令庞师古、霍存下淇门、卫县”。北宋置淇门镇。即今河南省滑县东南淇门。唐大顺元年(890
春秋鲁地。在今河南许昌市东北五十一里许田村。《春秋》:桓公元年(前711),“郑伯请以璧假许田”。《公羊传》曰:“许田者何?鲁朝宿之邑也。诸侯时朝乎天子,天子之郊,诸侯皆有朝宿之邑焉。”古邑名。春秋鲁
亦作马骡港。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北马逻村。《方舆纪要》卷22淮安府:马逻港“在府东北九十里。由此陆路走庙湾。明初徐达攻淮安,败张士诚援兵于此,遂拔淮安城。今有巡司戍此”。
即今福建浦城县西南石陂镇。清康熙二十年(1681)溪源巡司移驻于此。
治所即今江苏沭阳县。《寰宇记》 卷22海州沭阳县: “大业十三年土人臧君相反于沭阳县,置沭州。唐武德四年复为沭阳县。”
即今广西乐业县西北白朗河。《清史稿·地理志》 凌云县:“红水江为县北界……右受白朗塘、罗西塘水。”
五代南唐保大六年 (948) 改龙津县置,为剑州治。治所即今福建南平市。元大德初改名南平县。宋时置银场及茶焙于此。古县名。五代南唐保大六年(948年)改龙津县置,治今福建省南平市,为剑州治。元大德六年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七十五里。《舆地纪胜》 卷110浔州: 阆石山 “在州北。有读书岩。传梁状元于此读书”。《清一统志· 浔州府》: 阆石山,“ 《旧志》: 一名基石山。平畴突起,高峻插天,周围峭壁,惟
亦作玉里鞬、兀笼格赤、月恋揭赤。在今土库曼斯坦北部库利亚乌尔根赤。元《圣武亲征录》:辛巳(1221)“秋,分遣大太子、三太子率右军攻玉龙杰赤城”。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