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岩山
在今江西黎川县东。《明一统志》卷53建昌府:东岩山“在新城县东四十里。叠嶂排空,与日山相望”。
俗称东山、麟山。在福建省莆田市西北角。山上旧有数百年古松200多株,宋元摩崖石刻多处。有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创建的报恩东岩教寺和三级八角石塔一座。另有明代林兆恩祠堂。林兆恩是儒道释三教归一学说的首倡者,因称三教先生。生前在山上东山樵舍讲学,弟子众多。后人为纪念他,把讲堂改为祠堂。
在今江西黎川县东。《明一统志》卷53建昌府:东岩山“在新城县东四十里。叠嶂排空,与日山相望”。
俗称东山、麟山。在福建省莆田市西北角。山上旧有数百年古松200多株,宋元摩崖石刻多处。有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创建的报恩东岩教寺和三级八角石塔一座。另有明代林兆恩祠堂。林兆恩是儒道释三教归一学说的首倡者,因称三教先生。生前在山上东山樵舍讲学,弟子众多。后人为纪念他,把讲堂改为祠堂。
北宋置,属蕲县。在今安徽怀远县北三里。(1)在今安徽省怀远县北。北宋属蕲县,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升为县。(2)在安徽省芜湖县北部。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 9740。镇人民政府驻荆山,人口 8
西魏大统十四年(548)置,即今陕西渭南市西南杜化。《新唐书·路嗣恭传》:恭“转渭南令,主杜化、东阳二驿”,即此。北宋废。西魏大统十四年(548年)在杜化川置,在今陕西省渭南市西南杜化。《新唐书·路嗣
在河北易县西北,近西陵。京汉铁路新易支线通此。
明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后废。
唐忠州刺史白居易建,在今四川忠县城西南隅。白居易 《长庆集》 卷18 《荔枝楼对酒》 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 《方舆胜览》 卷61咸淳府:荔枝楼 “
元置,在今俄罗斯赤塔州东南部额尔古纳河支流乌鲁伦圭河上游北希尔希尔古城。元太祖弟搠只哈撒儿分封于额尔古纳河、根河一带,其后裔于元世祖时封齐王,置王府,遂建宫城。古谢列夫《古蒙古城市》云,今希尔希尔古城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清一统志·易州二》:马水口“在涞水县西北二百里。其地山势雄壮,岩岫相连,旧称京师右辅。明永乐八年始设守军,景泰二年建北门正城,又建圈城于北岭上。嘉靖二十三年设守备把总,三十三年改
即今四川宣汉县东北普光乡。清光绪《东乡县志》 卷1: 普光寺场 “去县治一百里”。
在今云南安宁市西北五里。《方舆纪要》卷114安宁州:呀山“在州西北五里。州之主山也。山有煎盐水”。
即今吉林蛟河市与新站、退博之间的三角地。《金史·世纪》: “欢都大破乌春等于斜堆,故石、拔石皆就擒。世祖自将与欢都合兵岭东,诸军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