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安县

东安县

①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江苏东海县(牛山镇)西北罗庄古城北。东汉废。

②东汉改东安侯国置,属琅邪国。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南三十里。西晋元康元年(291)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 属莒州。移治今山东沂源县东南东安。大业初属琅邪郡。唐武德初省。

③三国吴置,属建安郡。治所即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西晋太康初改名晋安县。

④南朝宋元徽四年(476)改东迁县置,属吴兴郡。治所在今浙江湖州市东三十六里塘南乡驻地旧馆。升明元年(477)复名东迁县。

⑤隋开皇初改东莞县置,属莒州。治所即今山东沂水县。十六年(596)改为沂水县。

⑥隋开皇四年(584)置,为协州治。治所即今云南彝良县。大业初废入开边县,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天宝后废。

⑦北宋雍熙元年(984)升东安场置,属永州。治所即今湖南东安县西南二十里紫溪市镇。元属永州路。明属永州府。民国初属湖南衡阳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1947年迁今东安县(白牙市)。

⑧金兴定三年(1219)置,为岩州治。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南。元废。

⑨明洪武元年(1368)改东安州为县,属北平府(后改为顺天府)。治所在今河北廊坊市西旧州。洪武三年(1370)迁治张李店(今廊坊市东南光荣村)。1914年改名安次县。

⑩明万历五年(1577)析泷水、高要、新兴县置,属罗定州。治所即今广东云浮市。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广东卷:东安“县治罗旁之东以安也”。1914年改名云浮县。

(11)1912年分遂宁、蓬溪二县地置,属潼川府。治所在今四川潼南县。1914年因与湖南东安县同名,改为潼南县。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南。属泰山郡。东汉末为东安郡治。西晋元康元年(291年)省。隋初改东莞县为东安县,治今沂水县。开皇十六年(596年)改东安县为沂水县,另置东安县治今山东省沂源县东南。属琅邪郡。唐武德初省入沂水县。(2)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治今福建省南安市丰州镇。属建安郡。西晋太康初改名晋安县。(3)南朝宋元徽四年(476年)改东迁县置,治今浙江省湖州市东旧馆。属吴兴郡。昇明元年(477年)复名东迁县。(4)隋开皇四年(584年)置,治今云南省彝良县。属犍为郡。大业三年(607年)废。唐初复置,后废。(5)金兴定三年(1219年)置,治灵岩寺(今辽宁辽阳市东南)。元废。(2)古旧县名。(1)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东安州置,治今河北省廊坊市西旧州。明、清隶顺天府。1914年因与湖南、广东、四川等省的东安县重名,改名安次县,治南辛庄(仇庄)。(2)明万历五年(1577年)置,治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北。属永州府。1913年改零陵县。(3)明万历五年(1577年)以泷水县东山黄姜峒置,析德庆州及高要、新兴二县地益之。治今广东省云浮市。属罗定州。清代因袭。1914年因与直隶(今河北)、湖南、四川三省东安县重名,改名云浮县。(3)旧县名。1913年由遂宁、蓬溪两县析置,治今重庆市潼南县驻地梓潼镇。1914年因与直隶(今河北省)、湖南、广东三省东安县重名,改名潼南县。(4)今县名。在湖南省南陲、湘江上游,西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界。属永州市。面积 2211 平方千米。人口58.7万。辖13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白牙市镇。五代楚置东安场。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升场为县,治所在今紫溪市,属永州。《郡县释名》湖广卷下:“宋雍熙初立为县,从驿场故名也。”元属永州路。明、清属永州府。1914年属衡阳道,1922年直属省。1946年迁治白牙市镇。解放初属永州专区,1950年属零陵专区,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1954年属衡阳专区,1962年属零陵专区,1968年属零陵地区,1995年属永州市。地处南岭山地西部,大部为低山丘陵。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甘薯为主,大豆、棉花、小麦次之。林产有松、杉、南竹、柑橘、油茶等。矿产有陶土、锑、锰、钨、铅、锌等。工矿业产品有锑砂、锰砂、钨砂、水泥、电石、焊剂、锰铁等。湘桂铁路横贯县境,设四站。公路有207国道、邵永等干线,通县内各乡、镇,并可直达邵阳、新宁、永州等地。湘江斗牛岭以下因湘江电站大坝碍航,只能分段通航,紫溪、芦洪江、石期河可季节性通航。名胜古迹有广利桥、吴公塔、诸葛岭、舜皇岩等。


猜你喜欢

  • 卓木

    一作卓摩。即今西藏亚东县。清陶思曾 《藏輶随记》 称: “卓木分上、下二部,上卓木自春丕起,北至帕克哩番民二百六十户界止; 下卓木自春丕起,南至咱利山止,番民一百八十户。” 佘素著 《清季英国侵略西藏

  • 鱼骨漈潭

    在今江西石城县东。《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石城县: 鱼骨漈潭 “在县东七十里万山间。石岩倒垂,小潭深靓。岩上飞瀑,下蔽潭口,称为奇胜”。

  • 龙镇山

    亦名三台山。在今广西来宾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9来宾县:龙镇山在“县北一里。是县之主山”。

  • 滁州

    隋开皇初改南谯州置,治所在新昌县 (后改为清流县,即今安徽滁州市)。《寰宇记》 卷128滁州: “因水为名。” 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市和来安、全椒二县地。大业初废。唐武德三年 (620) 复置,天宝元年

  • 仁水

    即今贵州西北部之赤水河。《清一统志·遵义府》:仁水“在仁怀县西南。亦名仁怀水。又谓之仁怀河。即永宁县赤水河。入县境二百里至县城西,又北流三十里入合江县界”,注入长江。

  • 双杨店

    又作双阳堡或双羊堡。即今辽宁凌海市西南双羊镇。清杨宾《柳边纪略》卷2:松山“十八里至小凌河,十里至双阳店,二十里至大凌河”。

  • 白亭水

    亦作白亭海。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西北界上。《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于阗》:“高居诲《入于阗记》:‘沙岭,党项牙也,其酋曰捻崖天子。渡白亭河至凉州’。”

  • 里亭县

    即默亭县。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县南大湾乡瓦亭村。《魏书·地理志》 作里亭县。王仲荦《北周地理志》指出“里”为“默”之残字。

  • 小董墟

    明为小董村。即今广西钦州市北七十五里小董镇。明洪武五年(1372)置沿海巡司于此。

  • 升平县

    辽开泰二年(1013)置,属大定府。治所当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及喀喇沁旗一带。金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