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垣县

东垣县

①秦置,属恒山郡。治所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元和志》卷17真定县:“本名东垣……以河东有垣县,故此加东字。”《史记·高祖本纪》:“八年,高祖东出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即此。西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改为真定县。

②东汉改垣县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北魏皇兴四年(470)改为白水县。

③东晋末置,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新安县东。北魏属河南郡。东魏属新安郡。隋大业三年(607)改为新安县。

④东魏兴和中侨置,属新安侨郡。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北齐废。

⑤唐武德元年(618)析新安县置,属谷州。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西。四年(621)废。


(1)古县名。(1)本战国中山国邑。秦置县,治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东。为恒山郡治。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平陈豨改名真定县。(2)东汉改垣县置,治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属河东郡。《博物志》:“王屋山在县东,状如垣。”故名。北魏皇兴四年(470年)改为白水县。(3)东晋末置,治今河南省新安县东。属河南郡。隋大业初改名新安县。《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前秦苻丕为西燕慕容永战败,帅骑数千南奔东垣,即此。(2)旧县名。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河南省东明县西南部与长垣县相邻地区析置(东明县今属山东省),先后治竹林、刘庄。1943年迁治路西。1947年撤销,除六区并入南华县外,均并入东明县。


猜你喜欢

  • 尼提山口

    又作衮拉。在今西藏阿里地区达巴南六十里。藏语意为冬山口。原是在我国达巴守境内的一个山口。1954年中印协定规定双方商人、香客可以通过此山口互通往来。

  • 舍城县

    隋大业六年 (610) 置,为珠崖郡治。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十里。《新唐书·地理志》舍城县: “以舍城水名。” 唐武德四年 (621) 为崖州治。天宝元年 (742) 为珠崖郡治,乾元元年 (7

  • 毕钵罗窟山

    即今云南弥渡县西北红岩西之西山。《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明地理考》:“宾川州南毕钵罗窟山,即赵州之白崖西山也。”又引明李元阳《记》曰:“一名宾波罗窟,在白崖川西。山岩壁立,耸拔千余丈,其下林麓蓊郁。

  • 宁拉支线

    从黑龙江宁年(今富裕县)向北至拉哈。全长48公里。为齐克铁路支线。1930年修建。是齐(齐齐哈尔)墨(墨尔根,今嫩江)铁路的一段。

  • 淯溪

    亦作淯水、淯江。即今四川长宁县东之长宁河。《宋史·蛮夷传四》 有所谓 “淯水夷”。《方舆纪要》 卷70长宁县: 淯溪 “在县东。《志》 云: 县治东有东溪,发源县东白崖山; 县治西有西溪,发源县南二十

  • 长沙村

    ①在今广东新会市东南。《明史·地理志》 新会县:“南有沙村巡检司,本治大神冈,后迁仙洞村,又迁长沙村,后复故治。”②即今广东开平市北长沙镇。《明史·地理志》肇庆府开平县:“东南有沙冈巡检司,本治沙冈村

  • 章阿布林城

    即今西藏昂仁县治。《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 章阿布林城 “在日喀则城西北九百七里”。又作昂忍、将阿木凌。清康熙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昂仁县。

  • 成都

    战国时蜀国都城。在今四川成都市, 与广都、新都号为三都。成都之得名,据《太平御览》卷166引《史记》曰:“周太王逾梁山之岐山,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有成都之名。”另据温少峰《试为“成都”得名进一解》(

  • 瓦述毛茂丫

    亦作瓦述茂丫。在今四川理塘县东南木拉乡。清雍正六年(1728)置瓦述毛茂丫土百户。

  • 高楼寨

    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北。清同治四年(1865) 四月二十四日,僧格林沁部清军追捻军至此,赖汶光、张宗禹、任化邦利用有利地形设伏,大败清军,僧格林沁被杀。在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北。清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