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兴镇

东兴镇

即今黑龙江省木兰县西北东兴镇。清设协领驻此。民国《呼兰府志》卷1:光绪二十六年(1900),“俄兵入犯,官民房舍焚毁无遗”。1928年于此设东兴设治局。1933年伪满改置东兴县。1949年并入木兰县。


(1)在黑龙江省木兰县北部、木兰达河上游。面积704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北村,人口 1.1 万。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协领公署,1927年改东兴设治局,1933年改县。1947年改区。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0年改镇。镇东有香磨山水库。是县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以林业为主,盛产红松、水曲柳、桦树,并产药材黄柏、刺五加等。森林铁路经此,公路通木兰、庆安等地。(2)在江苏省靖江市西南部,南濒长江。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东兴,人口 4000。镇以境内东兴圩得名。清嘉庆四年(1799年)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长江滩涨形成其地。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一年(1850—1872),靖江县衙因台风吹塌,县署曾移驻此镇。抗日战争期间,澄西县委、县民主政府机关,曾搬迁于此。1949年设东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置镇。2000年惠丰乡并入。主产稻、小麦、棉花。有电扇、机械、车锁、造纸、铝合金、电子元件、非标准件等厂。有公路经此。(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西南部、北仑河东北岸。与越南芒街隔河相望,并有国际桥连接。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35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教育路。因处北仑河东,为新兴城镇,故名。1950年设东兴市(县级),1952年改为第十区,1958年改设东兴公社。1975年置镇。1957—1979年为东兴各族自治县治,1996年起为东兴市治。境内有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市场。手工业发达,有染织、石雕、芒编、家具、麻编等厂。市区整洁,有“北仑河畔卫生城”之称。抗日战争时期,曾是西南各省对外通商口岸。现辟为对外通商口岸。(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部。面积410平方千米。人口2.3万,93%为壮族。镇人民政府驻达共,人口550。以东兴、西兴两村各取一字得名。1950年为环江县七区,1958年称火箭公社。1959年改称东兴公社,1962年改为区,1968年复为公社。1984年改乡,1999年置镇。产松、杉、稻、玉米、木薯、油桐、油茶。特产香菇、木耳、灵香草、香猪等。有林场和水电站。为山货集散地。河融公路经此。境内有烈士纪念碑。(5)在四川省荣县北部。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 9800。镇人民政府驻东兴,人口300。因位于东川水东岸,名东川沟,清嘉靖年间以位居东川水东,寓“兴旺”之意更今名。1949年为东兴乡,1958年改东兴公社,1983年复名东兴乡,1995年置东兴镇。有制茶、制盐等业。为农贸集市。通公路。


猜你喜欢

  • 甘埋里

    在今伊朗东部,当波斯湾要冲,对东、西方通商甚盛。元汪大渊《岛夷志略》:“甘埋里…南冯之地,与佛郎相近。”

  • 天磨山

    在今河南遂平县西。《方舆纪要》卷50遂平县:天磨山“在查牙山西。高耸如磨”。

  • 蒲台 (臺)

    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东北二十里。一名秦台。《水经·河水注》: “商河又分为二水,南水谓之长丛沟,东流倾注于海。沟南海侧有蒲台,台高八丈,方二百步。《三齐略记》 曰: 鬲城东南有蒲台,秦始皇东游海上,于

  • 绛云 (雲) 楼

    故址在今江苏常熟市。为清初常熟钱谦益藏书楼。谦益早岁科名,交游甚广,尽得刘子威、钱功甫、杨五川、赵汝师四家藏书,更不惜重金,购求古本。晚年建绛云楼于拂水山庄,藏书七十三大柜,内有不少宋刻孤本。未几毁于

  • 百望山

    在今北京市海淀东北。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卷4:青龙桥“其北斜界百望山,是山丛丛��磈,背而去者百里犹见其峰,故曰百望”。清初改名望儿山。

  • 尾尖寨

    在今河南安阳市东北。《方舆纪要》卷49安阳县:尾尖寨“地当冲要,径路险隘,昔因置寨于此,以扼相、魏之郊。明朝建文三年燕兵占大名,南军据尾尖寨,梗燕饷道。燕遣兵从间道击破之”。在今河南省安阳市东北。地当

  • 张浦镇

    即今江苏昆山市南二十里张浦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昆山县南有“张浦镇”。在江苏省昆山市中南部、吴淞江南岸。面积116平方千米。人口6.7万。镇人民政府驻张浦,人口 8000。1949年为张浦乡,1

  • 都卢峡

    即弹筝峡。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三关口。《寰宇记》 卷33百泉县: 弹筝峡,“ 《水经注》云: 泾水经都历山,山路之内,常有如弹筝之声,行者闻之歌舞而去”。《新定九域志》 卷3渭州: “弹筝硖,即都

  • 清发 (發) 水

    即涢水在今湖北安陆市境内一段水道。《水经·涢水注》: “涢水又南径石岩山北。……即 《春秋左传》 定公四年,吴败楚于柏举,从之,及于清发。盖涢水兼清水之目矣。” 《元和志》 卷27安陆县: 涢水 “故

  • 尚河

    雅鲁藏布江支流。即今西藏南木林县东南香曲。上游娘热曲和仁堆曲汇流后,称尚河。清乾隆《卫藏通志》 卷3: 雅鲁藏布 “江水又东北,有尚河自北来会,水亦曰商河。源出西北绛札拉山,东南流,有造索克布山水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