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父
又名下城父聚。在今安徽涡阳县西北。《史记·陈涉世家》:秦二世二年(前208),“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即此。《清一统志·颍州府一》:下城父聚,“《旧志》:以近故城父县,故加下”。
在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南,因地近城父县(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得名。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被叛徒庄贾杀害于此。
又名下城父聚。在今安徽涡阳县西北。《史记·陈涉世家》:秦二世二年(前208),“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即此。《清一统志·颍州府一》:下城父聚,“《旧志》:以近故城父县,故加下”。
在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南,因地近城父县(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得名。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被叛徒庄贾杀害于此。
在今四川小金县东一百里达维乡。《清史稿·查礼传》:乾隆三十八年(1773)木果木之役,“美诺已陷贼,阿桂驰援,以达围重陷,檄礼驻守”。即此。
西晋置,属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境。南朝宋以后废。
战国赵地。在今河北邯郸市。《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舆下,赐号为马服君”。《正义》:“因马服山为号也。……《括地志》云:马服山,邯郸县西北十里也。”
五代周显德五年(958)置,治所在汉阳军(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为县。元祐元年(1086)复置汉阳军。辖境约当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蔡甸区及汉川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
即今浙江萧山市南二十里所前镇。因曾设盐务批验所而得名。民国 《萧山县志稿》 卷1 《市镇》 有所前乡、所前市。
原名田心寨鼓楼。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南四十四里坪阳乡马田村。始建于清顺治年间,系侗族传统建筑物。平面呈方形,每边长8米。楼为两层,木架结构,通高18米。上层置戏台供演出,下层置长凳供人观看。其顶原为
1929年析莎车县置,属喀什噶尔道。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治所在叶尔羌回城(今新疆莎车县)。1944年废。旧县名。1929年由莎车县南部析置。维吾尔语为“土地宽广”之义,突厥语为“
明洪武二年(1369)置,属山西都司。治所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八十五里宁化乡。清雍正三年(1725)废。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治今山西省宁武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并入宁武县。
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五十里高家港。《水经·淄水注》:“淄水入马车渎乱流,东北径琅槐故城南,又东北径马井城北,与时渑之水互受通称,故邑流其号,又东北至皮丘坑入于海。”《方舆纪要》卷35乐安县“马车渎”条引
明嘉靖八年(1529)置,属潞安府。治所即今山西平顺县。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废。1912年复置平顺县,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东南部,东临河南省。属长治市。面积 1518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