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禄县
①西汉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南。《宋书·氐胡传》:东晋太元八年(383),杨氐“求割天水之西县、武都之上禄为仇地郡”。后废。
②隋大业三年改仓泉县置,为汉阳郡治。治所在今甘肃礼县西南西汉水东岸。唐武德初为成州治,天宝初为同谷郡治,乾元初复为成州治。宝应初没入吐蕃,废。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西和县东南。属武都郡。后废。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复置。东晋孝武帝后又废。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仓泉县为上禄县,治今甘肃省礼县南。为汉阳郡治。唐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后废。
①西汉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南。《宋书·氐胡传》:东晋太元八年(383),杨氐“求割天水之西县、武都之上禄为仇地郡”。后废。
②隋大业三年改仓泉县置,为汉阳郡治。治所在今甘肃礼县西南西汉水东岸。唐武德初为成州治,天宝初为同谷郡治,乾元初复为成州治。宝应初没入吐蕃,废。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西和县东南。属武都郡。后废。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复置。东晋孝武帝后又废。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仓泉县为上禄县,治今甘肃省礼县南。为汉阳郡治。唐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后废。
唐仪凤二年 (677) 置,为羁縻州,属泸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习水县东北。北宋属泸州。后废。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义伦县 (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隋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治所在舍城县 (今琼山市东南)。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口、琼山、琼海三市及文昌、澄迈、定安等县地。天宝元年(742)
即今江西宜春市北三阳镇。明嘉靖《袁州府志》卷2:宜春县有三阳铺,“三阳桥,县北四十里”。
即今江西会昌县南八十五里白埠。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9:会昌县南有白埠墟。
西藏古地区名。在今加查、朗县一带。亦作塔布。与工布 (在今林芝、工布江达县一带) 合称为塔工地区。公元1121年尼氏家族塔波拉结在塔拉冈波建寺,与同年琼波氏家族南交在南木林的香地区所建之寺,为藏传佛教
即今广东高要市东宋隆河。《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高要县:宋崇水在“府东南九十里。西北流,至府南(东)二十五里宋崇渡口入大江。有鸬鹚峡水注焉,本名宋隆,以故郡为名。唐讳隆曰崇。《志》云:鸬鹚峡水源出高
又名桃林镇。即今江苏东海县西桃林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海州西境有 “桃李”。
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建昌县 (治今艾城): “南一里有捍水堤,会昌六年摄令何易于筑。西二里又有堤,咸通三年令孙永筑。”
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山西阳高县东南百里。西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阳高县东南。属代郡。西晋省。
亦作八儿真。在今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东南奇伊利一带。《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巴耳赤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