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门县

三门县

①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置,属澄城郡。治所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三十里三门村。北周废。

②1940年置,属浙江省。治所在今浙江三门县东南四十二里六敖镇。以三门湾得名。同年冬徙今三门县治。


(1)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置,治今陕西省澄城县西北三门村。属澄城郡。北周建德初废。(2)今县名。在浙江省东部沿海。属台州市。面积 1510 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434.6 平方千米。人口40.2万。辖10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海游镇。以濒三门湾得名。1940年划南田县和宁海县东南部、临海县东北隅合置三门县,治健康塘(今六敖)。1949年移治海游镇,属台州专区。1954年属宁波专区,1957年复属台州专区。1958年撤三门县并入象山、临海二县。1962年复置,属台州专区。1970年属台州地区,1994年属台州市。地处浙东盆地低山区和沿海丘陵平原交接地带。天台山自西南入境,在中部盘结耸峙,沿海为平原。海域辽阔,岛屿棋布。海游、健跳、浦坝等港湾深嵌。有珠游溪、亭旁溪、白溪等河,皆山溪型。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产稻、柑橘、茶叶、毛竹等。海洋渔业发达,产螠蛏、青蟹素负盛名。工业有机电、食品、橡胶、轻纺、化工、建材、酿造、皮革、工艺美术等,有浙江省最大的盐场。甬台温高速公路贯境,上三高速公路终点。有海游、健跳、方山、浦西等港口,海运便利。有仙岩洞、龙潭坑双折瀑、精秘庵、多宝讲寺及千洞岛(蛇蟠岛)等名胜古迹和1928年亭旁起义纪念地。


猜你喜欢

  • 白居易墓

    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香山(一名东山)的琵琶峰下。今墓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重修。

  • 癸巳湖

    在今湖北公安县西,跨松滋县界。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 公安县西与松滋县交界处有 “癸巳湖”。

  • 马者笼山

    在今云南丘北县北二十六里马者龙。《方舆纪要》卷115师宗县:马者笼山在“州东二百四十里。山高峻”。彝语“马”为兵,“者”为住,“龙”为城,意即住兵的城。

  • 浯汶

    即浯水。在今山东安丘市南。《水经·潍水注》: “ (浯) 水出浯山,世亦谓之巨平山也。《地理志》 曰: 灵门县有高䂞山、 壶山, 浯水所出, 东北入潍。今是山西接浯山,许慎 《说文》 言

  • 柏梓镇

    北宋名柏子镇。即今四川潼南县西南柏梓镇。民国 《潼南县志》 卷1: 柏梓镇在 “县西四十里”。(1)在重庆市潼南县西南部。面积72.5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柏梓,人口 3100。清初建场

  • 嘉利泽

    在今云南嵩明县东南。明 《寰宇通志》 卷111: 嘉利泽 “在嵩盟州东南十五里,方围百余里。水溉民田,鱼供民食,故名”。少数民族语称罗婆泽。因在杨林东北,故又称杨林泽或杨林海子。县境有西湖,此又曾称东

  • 交川县

    北周天和中置,属龙涸郡。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南。《寰宇记》卷81交川县:“以其地通胡越道路,东西相交以名县。”隋属汶山郡。唐武德元年(618)属松州。天宝元年(742)属交川郡。乾元元年(758)复属

  • 堽城坝

    即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镇。为汉刚县故城。后讹刚为堽。汶水自此分流。蒙古宪宗七年 (1257) 于堽城筑土坝斗门,遏汶水南流入洸,至任城 (今济宁市) 合泗水,以济运。明洪武间黄河决口,运河被淤

  • 水西山

    在今安徽泾县西。《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水西山“在泾县西五里,林壑深邃。唐宣宗诗云‘报道风光在水西’,谓此也”。在安徽省泾县城西。因在青弋江以西得名。海拔313米。有始建于南齐的宝胜寺(黄蘖寺);建

  • 神鹿县

    唐渤海国置,为神州治。治所在朝鲜慈城郡北鸭绿江南岸土城里; 一说在今吉林临江市。后废。古县名。渤海国置,治今吉林省临江市西南葫芦套村对岸长城里。为神州、西京鸭渌府治。辽改为弘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