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竹节寨
明代西藏地名。其地即今西藏日喀则市。元末,大司徒伯木古鲁(帕主)万户长在乌思藏置十三个宗,三竹节为十三宗之一。
在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明永乐六年(1408年),三竹节寨官桑里结失至北京朝贡。
明代西藏地名。其地即今西藏日喀则市。元末,大司徒伯木古鲁(帕主)万户长在乌思藏置十三个宗,三竹节为十三宗之一。
在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明永乐六年(1408年),三竹节寨官桑里结失至北京朝贡。
西汉置,属广陵国。治所即今江苏高邮市。《寰宇记》 卷130高邮县: “是秦之高邮亭,因以立名。”东汉属广陵郡。三国时废。西晋太康元年 (280) 复置,属临淮郡。南朝宋仍属广陵郡。梁为广业郡治,不久改
又名绛云露山、雪山。即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东北轿子山。明、清时称乌蒙山。《明一统志》卷87武定军民府:乌蒙山“在禄劝州东北三百里, 一名绛云露山,北临金沙江。山有十二峰,耸秀为一州诸山之冠。八九月
在今四川三台县东。《清一统志·潼川府》: 秋林驿 “在三台县东五十里。……明洪武中置”。
南宋景定二年(1261)改海州置,治所在朐山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辖境相当今江苏连云港市、赣榆、东海、沭阳、涟水等县及以东之地。后复改海州。
在今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东南五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自奉天 (今辽宁) 新民至法库止。计长80公里。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英商请借款修筑,后因日人反对未果。
在今广东茂名市东南袂花镇北。清光绪《高州府志》 卷10: 袂花在 “县南九十里。《旧志》:迷花”。
清康熙八年(1669)改寻甸府置,属曲靖府。治所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913年废为县。清康熙八年(1669年)降寻甸府置,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仁德镇。属曲靖府。1913年降为县。
亦作汜水寨。即今江苏宝应县东南汜水镇。《元史·石普传》: 至正末,张士诚义军据高邮,石普率官军进击,“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
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北界,与西乌珠穆沁旗东汗乌拉苏木东南一带山地。《辽史·圣宗纪》: 开泰二年 (1013) 四月,“丙子,如缅山”。太平三年(1023) “五月,清暑缅山。…… (七月) 赐缅山名曰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