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妇山
一名石新妇山。在今安徽祁门县东北三十里,北接黟县武亭山。《寰宇记》卷104祁门县:三新妇山“在县城东北。上有三石峰,状如人形。春雨初晴,朝阳晖映,霞翠媛媚,其状若彩服靓妆之饰,因名为三新妇山”。
一名石新妇山。在今安徽祁门县东北三十里,北接黟县武亭山。《寰宇记》卷104祁门县:三新妇山“在县城东北。上有三石峰,状如人形。春雨初晴,朝阳晖映,霞翠媛媚,其状若彩服靓妆之饰,因名为三新妇山”。
唐武德六年(623)于废灵关县置,属卢山县。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元和志》卷32卢山县:灵关镇“在县西北六十里,车灵山在下。山有峡口似门,阔三丈,长二百步。关外即夷僚界”。《寰宇记》卷77卢山县:
又称陈唐庄支线。从天津市静海县东北良王庄向东至天津市东南唐庄。长25.5公里。为津浦铁路支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动工修筑,宣统二年(1910)建成。1958年被拆除。
在今湖北随州市北。《方舆纪要》 卷77随州 “出山店” 条下: “万历初,议者以出山、小林、界牌三处,俱离州二百余里,当河南桐柏、信阳等县连界之冲,为流寇必由之地。……请添设州佐于界牌镇,庶几可专事防
为南明唐王朱聿及其臣下苏观生等臣合葬墓。 “绍武” 为南明唐王朱聿的年号,即公元1646年,相当于清顺治三年。墓本在今广东广州市象冈北麓。1954年迁入越秀公园木壳冈,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十五里。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下:黍谷山亦谓之寒谷,“山有风洞,洞口风气凛烈,盛夏不敢入,后人遂名之邹子祭风台”。
在今江苏灌云县西北。其北有小伊山。《方舆纪要》卷22海州“蛎山”条下:“州南百里有大、小伊山,南北相距约二十里。”
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泸州 (今四川泸州市)。成化四年 (1468)迁宋江渡 (今四川兴文县)。清康熙二十四年 (1685)废入泸州。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于泸州
1948年11月解放后由南阳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河南南阳市。简称宛。在河南省西南部。面积2.66万平方千米(市辖区 1975 平方千米)。人口 1047.8 万(市辖区168.4万)。辖宛城、卧龙2区
①唐武德元年 (618) 避李渊讳改金渊县置,属简州。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同兴场。宋乾德五年 (967) 为怀安军治。元至元十三年 (1276)废。②唐贞观六年 (632) 置,属羁縻冉州。治所在今
在今云南保山市南十里。《清一统志·永昌府》 引 《府志》: “法宝山势接九隆,而沙河限之。异牟寻于此建法宝寺,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