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交镇

三交镇

①唐置,属九陇县。在今四川彭州市西。《资治通鉴》:唐龙纪元年(889),王建大破山行军于新繁,“杨晟惧,徙屯三交”。即此。

②清置,属临县。即今山西临县南三交镇。


(1)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西南部。面积381.3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三交,人口970。因位于七岭河、高观河、东峪河三河交汇处,故名。1949年属忻县七区。1953年设三交乡。1958年改幸福公社,1961年改三交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牛尾庄、傅家庄、上寺三乡并入。地处吕梁山脉东部黄土丘陵区。产玉米、高粱、谷子。林果业发展迅速。有采矿、机械、建材、制砖、蛭石等厂。忻碛公路经此。纪念地有1938年初八路军三五九旅对日军的狙击战场。(2)在山西省临县东南部。面积123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三交,人口 7000。因地处三岔路得名。1949年为临县六区,1955年设三交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枣圪乡并入。产高粱、玉米、谷子、马铃薯、豆类、油料、麻皮、蔬菜等。有皮毛、水泥预制、建筑、造纸、采煤等厂。特产炊具、铜乐器、柳编器具等。临碛、临离公路在此交会。纪念地有双塔村毛泽东旧居纪念馆。(3)在山西省柳林县西南部、黄河东岸。面积106.9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下三交,人口1000。因位居柳林、石楼和陕西绥德三县交界,故名三交;又因与临县三交重名,1983年更名下三交。1949年为中阳县三区,1953年设三交乡,1956年改三交集镇乡,1958年复三交乡,1959年改公社。1971年划入柳林县,1984年改镇。2001年苇元沟乡并入。主产高粱、玉米、谷子、大豆,特产红枣。有红枣加工厂。为薛三公路终点。自古为秦晋交通要津、集市贸易重镇。1936年红军由此渡河东征,并在此建立山西省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刘志丹在三交战役中牺牲。


猜你喜欢

  • 北戍滩

    亦名北势滩。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流江中。《新唐书·地理志》 博白县:“西南百里有北戍滩。咸通中,安南都护高骈募人平其险石,以通盘楫。”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西南。唐咸通中,安南都护高骈募人平其险石,以

  • 在城驿

    明置,在今广西来宾县北。万历《广西通志》卷9来宾县:在城驿“在县(治所在今县东南旧来宾)西二里。洪武十八年建”。

  • 军阳山

    在今江西弋阳县南。《寰宇记》卷107信州弋阳县:军阳山“在县南三十里。昔有将屯兵于山阳,故名。唐贞元中出银、铁”。

  • 海古水

    又作海古勒水、海姑水、海沽水、海勾河。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阿什河支流海沟河。源出市东南大青山北,西北流入阿什河。《金史·世纪》: “献祖乃徙居海古水,耕垦树艺,始筑室,有栋宇之制,人呼其地为纳葛里。

  • 毋辟邑

    即无鼻城。在今河南孟县东。《水经·湛水》:“湛水出河内轵县西北山……东过毋辟邑南。”

  • 冶塘湖

    即今安徽怀宁县东北七里湖、八里湖。《方舆纪要》卷26安庆府怀宁县:冶塘湖“在府西三十里。湖口有石库渡,下流达皖口入江”。

  • 鱼凫山

    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71彭山县: 鱼凫山在 “县东北二里。或曰即鱼涪津也。…… 《旧志》: 津在嘉定州夹江县界”。

  • 上棘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楚师伐郑,次于鱼陵。右师城上棘,遂涉颍”。《水经·颍水注》:“颍水又径上棘城西。”古城名。春秋郑地。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北。《水经注·颍

  • 圈糯

    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北九十里谦六彝族乡驻地谦糯。清嘉庆时置圈糯土千总。光绪十三年 (1887) 于此置镇边厅,十八年 (1892) 迁勐朗坝(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 雍和宫

    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4) 建,在今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东侧。最初是雍亲王府,为胤祯即位前的府邸。雍正三年 (1725) 改名雍和宫。十三年(1735) 因停放胤祯灵柩,将宫内主要建筑改易黄瓦,并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