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洲洋

七洲洋

①即今广东珠海市东南之九洲列岛。《宋史·二王本纪》:南宋景炎二年(1277)“十二月丙子,昰至井澳,飓风坏舟几溺死,遂成疾。旬余,诸兵士始稍稍来集,死者十四五。丁丑,刘深追昰至七州洋,执俞如珪以归”。即此。

②即今海南省海南岛东北七洲列岛。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是泉州便可出洋。迤里过七州洋。”《元史·史弼传》:“至元二十九年十二月,弼以五千人合诸军,发泉州……过七洲洋、万里石塘,历交趾、占城界。”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近一百多年来,中外学者误认为七洲洋即今西沙群岛,谭其骧《七洲洋考》始辨明此七洲洋指今海南岛东北之七洲列岛。

③南中国海的一部分。得名于海上七洲列岛(即今海南文昌县东北的七洲列岛)。宋、元、明记载中的七洲洋专指七洲列岛附近一带海面。清图籍中的七洲洋有广、狭二义:狭义沿袭明以前旧义,如成书于18世纪的《指南正法》、 《海录》等;广义则用以泛指北起海南岛东侧,南抵越南昆仑岛整个南中国海西部,见于18世纪的《海国闻见录》、19世纪的《瀛环志略》等。


(1)南中国海的一部分。得名于海上七洲列岛(即今海南省文昌市东北的七洲列岛)。宋、元、明史籍记载中专指七洲列岛附近一带海面。清代有广狭二义:狭义仍沿袭明以前旧义;广义则泛指北起海南岛东侧,南抵越南昆仑岛的整个南中国海西部。(2)《宋史·二王本纪》: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二月丁丑,元将“刘深追昰(宋端宗)至七州洋”。“”、“洲”通用。一说与宋、元、明记载相同,指海南省东侧七洲列岛附近海面;一说即珠江口内今广东省珠海市东南九洲洋,“七”可能为“九”之误。


猜你喜欢

  • 布禄尔托海河

    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西南,为艾不盖河上源。《清一统志·茂明安》:布禄尔托海河“在旗东北四十里。源出伊克哈达图山,北流会爱毕哈河”。

  • 蒸水

    又作承水或烝水。源出今湖南邵东县东大云山,东北流经衡阳县,又折而南流转东,至衡阳市北入湘水。宋本 《寰宇记》 卷115衡州衡阳县: “蒸水源出县西,水气如蒸。《水经》 云,蒸水源出重安县南,又东北至临

  • 匐延都督府

    唐显庆三年 (658) 以西突厥处木昆部置,属北庭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8世纪前期废。唐显庆二年(657年)以西突厥处木昆部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一带。辖境

  • 敦薨山

    即今新疆天山。《山海经· 北山经》:敦薨之山 “敦薨之水出焉,而西 (东) 流注于泑泽”。《水经·河水注》: 敦薨之水 “出焉耆之北敦薨之山”。即此。古山名。《山海经·北山经》:“敦薨之山……敦薨水出

  • 黄花县

    唐武德元年 (618) 析梁泉县置,属凤州。治所在今陕西凤县凤州镇东北六十里。宝历元年(825) 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析梁泉县置,治今陕西省凤县东北。属凤州。宝历元年(825年)废。县境

  • 昫衍县

    西汉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盐池县北柳杨堡乡张家场古城。《史记·匈奴传》: “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括地志》: “盐州,古戎狄居之,即朐衍戎之地,秦北地郡也。” 东汉

  • 叠兰城

    即今甘肃和政县东南达浪乡。《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七年 (411),“河南王乾归徙羌句岂等部众五千余户于叠兰城,以兄子阿柴为兴国太守以镇之”。即此。

  • 崇业宫

    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元和志》 卷1京兆府渭南县: “隋崇业宫,在县东十五里。”

  • 昆明州

    北宋置羁縻州,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西南部左江流域。后废。宋置羁靡州。确址不详。疑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 中墟

    即今广东东莞市西北中堂镇。明设巡司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