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丁堰镇

丁堰镇

①明置,属如皋县。即今江苏如皋县东丁堰镇。《方舆纪要》卷23如皋县:丁堰镇在“县东四十里。嘉靖中,倭贼尝犯此”。

②即今江苏常州市东南十五里丁堰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阳湖县记:“丁堰镇在城东南一十五里。”


(1)在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中南部、京杭运河两岸。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丁堰街,人口1万。因处“丁”字形堤堰上,故名。1949年属武进县。1953年划入常州市,置丁堰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1年置镇。产稻、小麦、蔬菜等。有纺织、机械、电子、服装等厂。京沪铁路经此,设湾城货站,常戚路横越东西。(2)在江苏省如皋市东北部、如泰运河(东段)与通扬运河交界处。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丁堰,人口 8000。传唐代濒海,筑“丁”字堰,故名。1954年置丁堰镇,1958年改公社,1975年复置镇。1995年丁西乡并入,2000年丁堰乡并入。产稻、小麦及蔬菜等。有纺织、油脂、皮革、食品、建材、化工等厂。特产“丁堰脆饼”。工艺针织品、丝毯有名。黄如掘等公路经此。纪念地有丁堰烈士墓。


猜你喜欢

  • 雍村河

    即今四川江油市西北之平通河。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15江油县: 雍村河 “在县西南二十里。又名平通河,俗名小江河。其流自平武县界来,径县西,又四十里从北而南至彰明界入涪江”。雍村在河西岸,南宋宝祐间

  • 车头河

    在今贵州平坝县南十里。《清一统志·安顺府》:车头河“水势百折,渔舟往来其中,其下流为洛阳河”。

  • 三江渡

    ①在今湖南会同县南。《方舆纪要》卷82会同县:“三江渡在县南五里。”②在今四川芦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2芦山县:三江渡“在县南十里。路通天全六番。《志》云:三江渡水注多功峡,入平羌江”。

  • 兴桥栅

    在今河南遂平县东南三十里张柴村东。《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李祐“守兴桥栅”。即此。在今河南省遂平县东南张柴村东。《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淮西将李祐“守兴桥栅,常陵暴官军”,

  • 高平集

    即今河南滑县东南高平镇。民国 《重修滑县志》 卷6: “高平集,距城六十里。”

  • 可县

    即可泉县。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二十五里佑君镇(西河)。《新唐书·杨收传》:“蜀有可县,直巂州西南,地宽平多水泉,可灌秔稻。”

  • 大梅溪

    ①兰江支流。即今浙江兰溪市东北梅溪。《方舆纪要》卷93兰溪县:大梅溪“在县北五十里崧山下。源出浦江县之大洪岭,又有小梅溪出浦江县之乌蜀山,经崧山下而合流,至县西北三十五里金家梁,入于大溪”。②在今福建

  • 高雄市

    1924年日本占领期间置,属高雄州。治所即今台湾省高雄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高雄市,为台湾省辖市。在台湾省本岛西南部。是台湾第二大城市。北、东、南为高雄县境所包,西临台湾海峡南口。面积153

  • 涉水渠

    一名疏水渠。明弘治中开凿,在今河北清河县东。《方舆纪要》 卷15清河县: 涉水渠 “在县东。《志》 云: 渠自莲花池达永济渠。先是,卫河数决,故凿此渠,广丈余,长四十里,遇泛滥为灾,赖此泄之。今涸”。

  • 栖鸡川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寰宇记》 卷81悉州: “东南至栖鸡川界一百里。” 《清一统志·茂州》:废真州,“ 《旧志》: 废真州在叠溪所西南百里,有栖鸡川。《明统志》 谓汶山西北有栖鸡老翁城,唐时吐蕃所筑,